腎病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

  腎病包括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功能不全及尿毒症等。腎臟是人體內代謝產物的主要排洩器官,當腎臟發生了病變,除適當休息及中西藥物治療外,還應加強飲食控制,既要減輕腎臟的負擔又要為疾病的康復提供充足的營養。

  急性腎炎階段,宜吃低蛋白飲食(每日供給20~30克左右,約健康人的1/3~1/2),因為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如肌酐、尿酸等都要經過腎臟排洩,直接增加腎臟的負擔,對腎炎不利。經過積極治療,患者浮腫消退,尿量增加(每天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腎功能改善後,可逐漸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但應以雞蛋、牛奶、魚蝦等優質蛋白為主。

  腎炎患者的浮腫和高血壓是由於體內的過多的水分無法正常排出而引起的,此時應嚴格控制水分的攝入。每日水分的攝入應根據尿量來定,一般不超過1000 毫升(包括食物本身含的水)。病人口乾口渴,欲飲水時,可少量飲用玉米鬚、西瓜皮、冬瓜子熬製的水,以利消腫。另外,病人每日鹽的攝入量也應控制在1~2 克之內,相當於醬油5~10毫升,同時還要禁食其他鹹味食品。

  腎炎病人還應多吃一些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甜椒、油菜、菠菜、西紅柿以及獼猴桃、草莓、柑桔等。充足的維生素C對腎炎的恢復大有裨益。

  慢性腎炎病人,在浮腫、尿少或飲食不佳時也應吃清淡而容易消化的低鹽或無鹽飲食。隨著病情的好轉,尿量增加、浮腫消退後,為了及時補充尿中大量丟失的蛋白質,可逐漸過渡為優質高蛋白飲食。如伴有貧血,可選用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血、動物肝臟、瘦肉、大棗、黑豆、黑木耳、芝麻醬等。

  當慢性腎炎進一步發展為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時,除嚴格限制蛋白質外,還應嚴格限制水分的攝入,如果出現少尿(每天尿量少於300毫升),那麼含鉀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動物內臟、香蕉等也要忌食。膳食中還可採用含熱量高,蛋白質低的食品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如土豆、山藥、芋頭、地瓜、藕、粉絲、藕粉等,以補充熱量,減少體內蛋白質的分解。此外,對腎臟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調味品,如酒類、芥末、胡椒等也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