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時如何讓營養留下來

合理烹調是保證食物色、香、味和營養的重要環節,而且還能殺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和寄生蟲。食物加工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有的變化可以使食物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有的則可使其中所包含的營養素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特別是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如何在烹調過程中既達到提高感官性質,促進消化吸收的目的,又最大限度地儲存其中所包含的營養素,這是合理烹調應當注意的問題。

(1)米質好的免淘米,如無雜質一般不必淘洗即可烹煮,如米質一般,可用冷水沖洗,並揀去雜質淘洗3~4次,但不宜用力搓揉,而且以蒸煮的烹調方法最好。
(2)各種面類製品在烹調時不應加鹼,應減少烹呼叫油炸的方法,防止B族維生素破壞;食用麵餃類應不棄湯。
(3)動物性食品應儘量切成橫段小塊,烹調時稍加蛋清、澱粉,以減少維生素損失,並且可使肉質細嫩。燉湯時宜用冷水同煮,使可溶性物質充分溶於湯中增加香味。
(4)蔬菜應選擇新鮮,置於陰涼處,防止乾燥及維生素損失;不要放在水中長時間浸泡,切好後要立即炒煮;應現做現吃,不吃隔夜菜。
(5)加熱烹調時,還應注意油溫不要超過200℃,以免產生有害物質。含蛋白質的食品加熱過高也易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燒烤食物不宜多吃。
(6)提倡蔬菜與肉類食品搭配烹調,可以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