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針灸告別亞健康 慢性疲勞綜合症怎麼治?

「到了冬季,人體狀態處於相對低下的狀態,很多症狀都會出現,尤其是情緒比較抑鬱、焦慮,頸肩腰背部的痠痛就會明顯,頭暈、失眠等症狀也會出現。」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主任趙吉平教授表示,這些與季節有關的症狀,其實都屬於「亞健康」症狀,若不及時調理,可能引發多種心身疾病,如失眠和慢性疲勞綜合症等。中醫針灸療法以及其他方法的相互配合,是防治亞健康的有效途徑。

身體究竟怎麼了?

「我經常感覺疲乏無力,擔心自己的身體出了大問題,就去醫院參加了體檢,可報告單顯示各項指標都正常。」某國企上班的郭小姐最近感覺身體「不爽」,她看著沒有任何異常的體檢報告單,提出一個疑問:我真的有這麼「健康」嗎?我身體究竟怎麼了?

對此趙吉平醫生指出,其實這就是亞健康狀態。她的門診中就有不少氣虛、血虛等亞健康病人。「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了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若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很容易引起多種心身疾病,如許多人表現為失眠和慢性疲勞綜合症。」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界乎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中國大陸稱為「亞健康狀態」。

趙吉平看診的患者中,有位45歲的公司經理。該患者長期處於工作超時、生活不規律的狀態,逐漸出現心情不佳,心慌氣短,夜間難寐多夢,白天精神疲憊,身體乏力。

該患者認為出現以上症狀的原因是近期工作勞累、身體虛虧,因此他選擇食用較多的補藥、營養品、維生素等,但沒有明顯改善。漸漸地,他開始出現頭痛頭昏,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不思飲食,腹脹,身體虛胖的情況,並且這些症狀持續了半年多。

趙吉平醫生經過診查確認,該患者脾氣虛弱,他身體已處於亞健康狀態。因此,趙醫生根據該患者的身體狀態,給他制定了一個詳細的針灸調理方案。

「針刺百會、四神聰、風池等穴位,並在腹部給予溫灸、盒灸,在足三裡給予溫和灸,同時配合使用耳針治療。」趙醫生每週給患者進行2次針灸治療,2周後他的身體狀況開始轉好。持續治療1個月後,該患者變得精神氣十足。

「來就診的患者中,多數是工作緊張、壓力大的上班族。」趙吉平表示,這個群體長期處於緊張的環境中,面臨的生活、工作壓力較大,

如果不能科學地自我調適和自我保護,就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有調查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18至45歲之間,其中城市白領佔多數。

針灸調理優勢在哪?

「對於干預亞健康,糾正身心失調,這是針灸的優勢所在。」趙吉平表示,它在調節機能這一環節上,發揮著比藥物更符合生理規律的作用。針灸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經絡和協調陰陽的功能,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調節,透過調整人體失衡的功能而治療疾病。

針灸調整亞健康具有明顯優勢。趙吉平表示,「針灸儘管不用藥,但透過調動人體自身的潛力,針刺、艾灸穴位可在體內誘發類藥性的過程,既可糾正異常的功能,又不會干擾正常的人體機能。」

面對亞健康狀態,中西醫間存在明顯的認識差異。西醫只看病,透過人的化驗結果和檢查結果,判斷人體某部位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檢查沒有出現異常,就認為體檢者身體是健康的。而中醫著眼的是病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趙吉平指出,中醫講究「治未病」,是指人們在沒有患病的時候,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一般來說,疾病的轉變是由表入裡,由輕變重,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要做到早期診斷,有效治療。「中醫治未病的常用方法有飲食調理、運動指導、情志疏導,以及包括藥物治療、針灸、貼覆、拔罐、刮痧、按摩等方式在內的醫療調理。」

按照九種體質分類方法,中醫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等。陽虛體質的人,冬天手腳可能冰涼、怕寒,夏天不敢吃冰糕等。若調理此類體質患者,中醫會選擇幾味小藥補陽,針灸則採用艾灸的方法。若對其進行燻針調理,則會加用具有溫經、通陽功效的藥物。

另外,有些熱性體質的人稍微緊張就容易出現大便乾燥,遇事睡眠不好,徹夜噩夢。趙吉平表示,針灸很適合調理熱性體質患者,可採取拔罐、刮痧、放血或穴位扎針等調理方法。

趙吉平強調,針灸調理首先要對患者體質情況有一個相對準確的辨識,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法。趙吉平提醒,老百姓切勿單單透過收聽健康節目而片面地辨識自身體質,應去正規醫院諮詢專業醫生。

慢性疲勞綜合症怎麼治?

一般情況下,疲勞幾天後可以恢復。但如果常感疲憊乏力、頭痛、記憶力下降、心慌氣短,甚至腰背痠痛、失眠多夢、耳鳴、易感冒出汗、心煩時,就需要引起警惕。

趙吉平醫生指出,以上狀態若超過一個月,就認為是持續疲勞,要注意及時調整工作強度及精神狀態;若持續3個月以上,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據趙吉平介紹,慢性疲勞綜合症是以長期疲勞為突出表現,同時伴有低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失眠和多種精神症狀的一組症候群,體檢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西醫認為是精神壓力、不良生活習慣、腦和體力過度勞累及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導致人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等多系統的功能調節失常而表現的綜合徵。

而中醫學則認為本病屬於「虛勞」「五勞」等範疇。其發病常與過勞,飲食失常,情志內傷等因素有關,與肝、脾、腎等關係密切。各種因素導致五臟氣血陰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是本病發生的基本病機。

「目前,對於本症還沒有特效的針對性治療方法,而針灸治療擅於調節整體功能,在臨床治療中顯示出良好的效果。」趙吉平表示,針灸治療可以透過疏通經脈,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從而改善慢性疲勞狀態。

趙吉平指出,保健治療時要注意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選用腧穴和選擇針灸方法。常用的穴位包括如百會、風池、中脘、關元、足三裡、三陰交、太沖、肝俞、腎俞、脾俞、膈俞等,另外,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配穴。

據趙吉平介紹,常用的針灸方法有毫針刺法、艾灸、拔罐法、耳針法、梅花針法等,也要根據身體狀況選擇。「艾灸、拔罐、耳針是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徵常用的患者較易接受,療效較好的治療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亞健康狀態是動態的,可向疾病轉化,也會朝健康迴歸,關鍵是找準時機給予有效的醫學干預。」趙吉平表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