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半數以上的女性會患此症

今年35歲的小紅是一位白領,近日,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被查出患有4釐米的子宮肌瘤。經過醫生再次確認,小紅才相信自己有子宮肌瘤,並告訴醫生,自己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飲食和作息都不規律,經常會有緊張、抑鬱等情緒。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陳志遼副教授表示,子宮肌瘤是困擾女性的一種良性腫瘤,每年體檢,都有很多新發病例。陳志遼稱,半數以上的女性會患子宮肌瘤,不必過分恐慌。

半數以上的女性會患此症

近年來,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增大、環境汙染等諸多因素影響,子宮肌瘤發病率逐漸上升,而且發病也呈現年輕化趨勢,據文獻報告,國外子宮肌瘤最小患者年齡為10歲,國內為15歲。

陳志遼指出,據相關報告,中國大陸子宮肌瘤患病高峰年齡為41~50歲,佔54.9%。但絕對發病率很難確定,檢查方法不同,發病率的統計也就不同,有些肌瘤太小,只能在顯微鏡下見到。一般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為5%~50%,個別文獻報告可高達70%。也就是說約一半以上的女性會患子宮肌瘤。如果肌瘤直徑小於1釐米,臨床上較難診斷,這些女性是患肌瘤的“正常人”,她們一樣生活得好好的,沒有心理負擔。絕經後婦女子宮肌瘤體積較小,數目較少。絕經以後肌瘤如若長大,一般考慮有變性,尤其警惕有惡變的風險。

會出現月經異常或貧血

陳志遼表明,子宮肌瘤與地區、氣候、發育早晚、卵巢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也與患者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流產、分娩等因素相關。目前人們的營養、健康狀況、生活條件普遍好轉,少女發育提早、初潮年齡提前,故少女也應重視子宮肌瘤的發生。子宮肌瘤症狀體徵主要是:月經過多;嚴重貧血;不育;感染及壓迫症狀。

月經的異常:表現為月經週期的縮短,20天左右一次,經期時間長,出血量增多。

腹部腫塊:腹部腫塊常是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訴,可高達69.6%。子宮肌瘤小於3個月妊娠子宮者,一般不易經腹觸及腫塊。能觸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質硬,多不平整,尤其清晨膀胱充盈時更易摸到,可伴有下墜感。如果少數患者的肌瘤生長較快或伴有隱痛,此時應儘早考慮治療。

貧血:子宮出血為子宮肌瘤的主要症狀,出現於半數或更多的患者,長期出血而未及時治療者可發生貧血。當肌瘤使子宮腔變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或黏膜下肌瘤,均可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或不規則陰道流血。

壓迫感:壓迫症狀多發生於肌瘤壓迫周圍臟器引起,如盆腔靜脈受壓可出現下肢水腫;壓迫盆腔組織及神經,引起下腹墜痛及腰背部痠痛; 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或便秘等等。

疼痛:子宮肌瘤患者表現為腹痛者佔40%,腰痠者佔25%和痛經者佔45%。亦有表現為下腹墜脹感或腰背痠痛的,程度多不很嚴重。

白帶增多:子宮肌瘤患者白帶增多佔41.9%。當黏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出血、壞死時,則產生血性白帶或膿臭性白帶,量可很多。

排尿、排便異常:肌瘤較大或生長在子宮頸、闊韌帶等處,可出現擠壓盆腔鄰近臟器的臨床症狀。如大便秘結、小便頻數、殘餘尿增多、輸尿管移位、腎盂積水等。

不孕症:子宮肌瘤患者約有30%不孕。

子宮肌瘤有0.4%~0.8%的惡變率。

無症狀者不需進行治療

如果患者有症狀,才進行治療;若患者沒有症狀,不主張治療。陳志遼副教授表示,目前治療方式有:藥物療法、手術療法、介入療法等。

陳志遼副教授說,並非所有的子宮肌瘤都要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盲目地手術摘除子宮,會剝奪了患者生育的權利,並且容易出現術後卵巢衰竭和各種更年期症狀。手術改變了內生殖器的完整性,會給患者及其配偶在心理上造成較大的創傷,一定程度上影響夫妻生活質量。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絕經年齡延遲,而絕經後,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肌瘤會自然萎縮。

傳統治療原則是:症狀輕的患者,若子宮大小不超過孕12周的大小,則不必手術,只要每3個月去醫院複查一次,隨時注意肌瘤的變化。特別是對於近絕經期的患者,因其絕經後肌瘤有自然萎縮的可能,所以一般都主張保守治療。

藥物治療適用於月經過多、貧血不嚴重、子宮增大在孕8周大小以下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雄激素治療,以對抗體內過高的雌激素,使子宮內膜萎縮,血管及肌層收縮,減少月經量。但用藥療程長、見效慢、療效差、費用高,藥物治療對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骨質代謝及第二性徵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手術方法有不同選擇

至於手術,一“切”難解千愁。如果真的需要手術治療,方法也有不同選擇,希望保留生育能力者,肌瘤為單個的可開腹剔除肌瘤,保留子宮;黏膜下肌瘤蒂細長已脫出於陰道內者,可經陰道行肌瘤摘除術;年齡大而無生育要求者可開腹行全子宮切除術,其中不滿50歲,在確認卵巢無病變時,可保留一側卵巢,儘可能不影響女性內分泌功能。

陳志遼指出,肌瘤的生長部位如壓迫輸卵管影響精子、卵子的執行會造成不育,子宮肌瘤有時也容易造成流產、早產。

一般來說,患有子宮肌瘤婦女,只有直徑2釐米以下的漿膜下肌瘤,可以妊娠。但妊娠前子宮肌瘤直徑已超過3釐米,則肌瘤於孕期長大、發生變性及造成流產、早產的機會增加;若肌瘤直徑雖然不足3釐米,但生長部位不好,如在宮腔內,或宮頸上,由於壓迫輸卵管影響不育等情況,最好是先做手術剔除肌瘤再懷孕。凡有子宮肌瘤的育齡婦女,一定要在婦科醫生的檢查後再決定是否妊娠。

若要接受手術治療,那就要選擇對身體傷害最小的治療方法,尤其是患者打算再懷孕、希望保留子宮,可謹慎選擇超聲消融治療子宮肌瘤手術,它是一種不開刀、不流血、無創治療子宮肌瘤的無創治療方法,適合70%的子宮肌瘤患者,可以考慮作為首選。

三種高危人群應注意預防

以下三種高危人群應注意預防子宮肌瘤——

性生活失調者:夫妻不和,傷及七情,氣血失調,產生肌瘤,中醫講“症瘕”。可見,夫妻間正常的性生活刺激,可促進神經內分泌正常進行,使人體激素良好地分泌,減少肌瘤發生。

未育女性提前進入更年期者:有生育史的女性要較晚進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及時有效保護,早早就進入圍絕經期,易發生激素依賴性疾病,子宮肌瘤就是其中之一。

抑鬱的女性:中醫講,氣滯、七情內傷、肝失條達,血行不暢滯於胞宮而致形成肌瘤。

陳志遼提醒,錯誤服用藥物對女性的健康很不利,會引起子宮肌瘤,尤其是避孕藥,更要儘量少吃為好。維持一個良好的性生活規律,適時進行婚嫁,生兒育女,以免損傷腎氣。另外,女性要特別注意房事衛生,做好外陰清潔,防止感染,減少患病的機會。女性在生活中要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勞累過度,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減少疾病侵入。

子宮肌瘤的預防要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和偏食挑食。要合理飲食,注意飲食的結構,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對身體會比較好,儘可能地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辛辣、生冷食物可產生很強的刺激性,也要少吃。女性宜多吃五穀雜糧,堅持吃低脂肪食物和營養豐富的乾果。多吃玉米、瘦肉、雞蛋、綠色蔬菜、水果、花生、芝麻等食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