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水災情後各類指南

暴雨和洪水退去也不可掉以輕心,要警惕洪澇災害後傳染病的出現。

洪澇災害之後為什麼容易出現傳染病流行?又可能出現哪些疫情?面對洪災後可能出現的疫情,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洪澇災害後,謹防皮肤病!

暴雨洪澇過後,也是皮肤病的高發時期。

一來,在對抗災情的過程中,人體過度疲勞,免疫力逐漸下降,給了一些會導致皮肤病的致病微生物可乘之機。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會導致皮膚疥癰、壞疽、蜂窩織炎和毛囊炎,皮膚癬菌(真菌)會導致手癬和足癬,而人類單純皰疹病毒則會導致單純皰疹。

二來,皮肤長期浸泡在汙水中,持續受到刺激,會引發濕疹和各種皮膚炎症。而潮濕的環境,也會助長一些皮肤上的真菌感染。

三來,暴雨過後蚊蟲滋生,這些昆蟲叮咬人體後可能會引發蟲咬皮炎和其他皮肤問題。有些患者在被蟲咬後可能會出現蕁麻疹或者斑丘疹,有些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出現出血性大皰、壞死或難愈性潰瘍。

洪澇災害過後的生活指南

避免接觸汙水,不要在汙水中游泳和洗衣服,不要赤腳接

做好防蚊滅蠅工作,用蚊香或者蚊帳來減少蚊蟲的叮咬。

做好防鼠滅鼠工作(可以使用抗凝血殺鼠劑滅鼠,滅鼠後及時搜尋死鼠),不要密切接觸老鼠,老鼠碰觸過的食物要丟棄。

儘量穿長衣長褲,減少野外露宿,不要直接坐在草叢中休息。

感覺身體不適時,特別是出現了發熱和腹瀉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聽從安排,根據要求接種相應的疫苗。

保證充足的睡眠,好的睡眠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愉悅的心情有利於身體健康。

暴雨過後災情就過去了,可以放心了?

並非如此。

洪澇災害後,汙穢橫流,正是傳染病等各種疾病的高發時期。暴雨和洪水過後,生態環境惡化,蚊蟲滋生,水源和食物易受汙染,再加上受災百姓心理生理雙重疲勞導致的免疫力下降,這些因素都會引發傳染病和相關疾病。而災後臨時定居點中百姓居住相對集中,人與人之間難免密切接觸,這加速了傳染病的擴散。

霍亂、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腹瀉、結核病、皮膚病、上呼

吸道感染、瘧疾甚至鼠疫都是洪災過後可能出現的疫情。

如何規避「大災後有大疫」 ?防控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這是暴雨洪災後,不發生或少發生傳染病疾患的重要環節;而提升飲食衛生習慣素養,亦是重中之重。

洪澇災害後,謹防霍亂疫情!

霍亂是洪澇災害後可能出現的最嚴重的腸道傳染病。在我國,霍亂屬於甲類傳染病。霍亂危害大,傳染力強,在人類歷史上曾經造成了上千萬的死亡,至今在世界各地仍然會不時發生。

霍亂由霍亂弧菌引起,感染霍亂弧菌後,人體常會出

現嚴重腹瀉和噴射性嘔吐,這一過程會導致人體流失大量水分,造成嚴重的脫水,進而危及生命。

無論是哪種情況的霍亂,一旦感染,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就醫。透過輸液的方式及時補充人體水分,再輔以對應藥物的治療,同時進行傳染源隔離及環境消毒,尤其是對患者和帶菌者的排洩物和嘔吐物進行徹底消毒,霍亂的死亡率和不良影響都會大幅降低。

洪澇災害過後的飲食指南

做好手部衛生,勤洗手,用洗手液或者肥皂認真清洗手部。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淹死或者病死的動物。

不吃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洪水泡過的食物一律扔掉。

不吃生食(包括水果蔬菜) ,所有食物都須經烹飪熟透後再食用。

儘量不吃剩飯剩菜;冰箱如果斷電的話,冰箱中的食物也 要慎重選擇。

不用未清潔的水源清洗食物和餐具,餐具(碗、盤子、勺、筷子等)要定期清潔,煮沸消毒。

其它接觸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裝材料、工作臺面以及貨

生食和熟食要做好分離、分開存放,刀、砧板、容器、餐飲具等也要做到生熟分開。

烹飪時儘量選用燉煮等耗時長的烹飪方式。

洪澇災害後,謹防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洪澇災害後最常見的疾病。腸道傳染病最大的特點是「病從口入」,不潔的水源和受汙染或變質的食物,都會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高溫、高濕不僅會為腸道病原體的滋生提供適宜的環境,更會加速災區積儲食物的腐敗、變質。

暴雨洪水期間,雨水會淹沒一些汙染區域,造成和腹瀉相關的病原體隨著水流四處擴散。同時,大量降水也會汙染飲用水源、影響當地生活用水供給和基礎衛生設施,進一步加大了疫情隨著水源傳播的可能。汙水迴流甚至倒灌,因洪水而死亡的人、畜屍體未能及時消毒或掩埋,飲用水源及供水系統的汙染等因素,均會導致因進食造成的細菌性腹瀉。

洪澇災害後的飲水指南

儘量喝包裝沒有破損、未開封的瓶裝水和瓶裝飲料。

絕對不要喝生水及地下水,沒有瓶裝水的條件下可以喝燒開的水。

裝水的容器(缸、桶、鍋、盆等)一定要定期清潔,以防汙染。

不得已飲用泉水和井水等臨時水源時,一定要消毒後(如按比例投放二氧化氯片劑)再煮沸飲用。

不得已使用井水為水源時,要保證水井有完整的井臺、井欄和井蓋,水井周圍不能有諸如廁所或者豬圈之類的汙染源。

水源地周圍出現腸道傳染病時須立刻停止使用該水源。

煮飯、漱口、洗手等日常用水也必須使用乾淨的水源(瓶裝水或者煮沸的開水)。

密切關注當地的自來水和其他飲用水相關的新聞和通知。

洪澇災害後,謹防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般來說,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傳染源都是野生動物,疾病也在野生動物之間傳播,然而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感染人類。

比如暴雨洪水時,降水淹沒了鼠類和家畜的飼養地,大量的動物糞便被雨水沖刷,這些糞便中的病原體便隨著水流一起傳播。

暴雨還會淹沒鼠類的生活環境,造成大量鼠類逃出洞穴,增大了鼠類和人類接觸的機率。還會有不少老鼠隨著人類一起避災遷徙,擴大了傳染病的傳播範圍。

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甚至鼠疫,這些和齧齒類關係緊密的傳染病都有可能在暴雨洪災過後傳播。

再者,暴雨洪水過後,還會孳生大量的蚊蟲,導致一些以蚊子為載體的蟲媒傳染病得以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和瘧疾都有在洪災後流行的記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