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營養狀況是衡量整個人群營養狀況的最敏感指標,也是人口素質的基礎。國際上通常將5歲以下兒童營養狀況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作為關係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問題給予關注。
兒童早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快,因此,醫學上又將兒童期細分為多個階段,如1歲以內為嬰兒期,1-3歲為幼兒期,3-6歲為學齡前期,我國將兒童營養監測範圍覆蓋到0-6歲。本報告主要介紹0-6歲兒童營養狀況。
在0-6歲這個階段,有研究表明,生命最初的1000天,即從懷孕到2歲期間的母嬰營養影響人一生的健康。這一時期良好的營養,可以保障和促進兒童體格和腦發育,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率,降低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強對 感染的免疫力。這一時期營養不良給兒童帶來的近期和遠期危害是不可逆轉的,也是不可彌補的。近期危害表現為體格和智力發育遲緩,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遠期危害表現為智力發育滯後,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降,患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增加。因此,改善兒童營養和健康狀況關係到未來人口素質、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和國際競爭實力。
改善兒童營養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世界衛生大會透過了《嬰幼兒餵養全球戰略》,強調出生後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6個月後合理新增輔食。要求各成員國實施該戰略,確保所有嬰幼兒的最佳餵養,減少營養不良的相關風險。
哥本哈根共識是從2004年起,每4年一次,由8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包括至少3位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和世界級經濟學家)組成共識委員會,提出若干關係全球發展的重大問題,並就解決這些重大問題提出投資專案並對投資專案的成本效益進行排序,供決策者和慈善家投入參考。
兒童營養改善仍存在一些問題與挑戰,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營養問題仍然突出;農村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呈現脆弱性,容易受到經濟條件和突發事件的影響;2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居高不下也是一個突出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也帶來一些新的兒童營養問題,如流動、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兒童營養狀況亟待改善,兒童 超重和肥胖問題逐步顯現。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每個家庭的重視和參與,需要多個部門的關注和支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