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噴霧噴在皮膚上會凍傷嗎?

流言:

雖說降溫噴霧的確具有實實在在的降溫能力,但是降溫噴霧不能直接噴在皮膚上這會導致皮膚被凍傷。

真相:

利用噴霧降溫是非常常見的大面積降溫處理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較好的降溫效果,室內和室外降溫均可採用。

其實它的工作原理很好理解: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去醫院抽血或者打針,護士在皮膚上抹消毒酒精時就會感覺特別涼,這就是典型的蒸發吸熱現象,噴霧降溫能讓我們覺得涼快也是同理。水在高壓作用下經過霧化噴嘴,形成細微的顆粒狀霧滴,霧滴與空氣充分接觸,利用蒸發吸熱原理就達到了降溫的目的。可是同樣是蒸發,為什麼在家裡放一盆水就沒有這麼好的降溫效果呢?這是因為,霧滴的表面積大,蒸發快,吸熱也快,因而降溫效果更好。以1克水為例,液態狀態下水的體積為1立方厘米,其總表面積為6平方米釐米(立方體模型);若全部轉化為100微米大小的霧滴,則總表面積就變成了600平方米釐米,為液體水的100倍,相當於接觸面積增大99倍,且霧滴越小其總表面積越大。因此,急劇增加的表面積使得蒸發吸熱過程變得極快。一般情況下,每克水蒸發帶走的熱量可以使每立方米空氣降溫約1.5-2度。不過,噴霧降溫的效果受空氣溼度的影響較大,相對溼度越高,霧滴蒸發越困難,降溫效果也越差。

網路上熱銷的降溫噴霧中主要成分為水,此外還會新增少量乙醇(酒精)、薄荷腦及其它有機物質。由於乙醇等有機物質的沸點低,比水吸熱更快,因而降溫效果也更明顯。還有一些特殊降溫噴霧稱可瞬間降溫幾十度,這類噴霧的主要成分為丙烷(沸點-42.1℃)和丁烷(沸點-0.5℃)高壓液化瓦斯,相比於水、乙醇等,它們的沸點更低,可瞬間氣化吸收大量熱,讓物體表面迅速降溫,區網域性溫度甚至可降到零度以下。

雖然說降溫噴霧的確具有實實在在的降溫能力,可以在悶熱的夏日送上一片舒爽,但是有利就有弊,隱藏於其中的安全隱患我們也不能忽視。比如說:根據對噴霧組成成分的介紹就知道,不管是哪種降溫噴霧,都含有一部分的可燃性氣體(乙醇、薄荷腦、或者丙烷、丁烷等),因此使用時應格外注意,必須遠離火源;噴霧中的有機物質不僅易燃,還有可能造成部分敏感人群皮膚過敏;含有丙烷、丁烷等超低沸點的噴霧使用時可使區網域性溫度降至零度以下,直接噴塗可能導致皮膚凍傷;此外,部分有機物質在使用噴霧一段時間後仍可能有殘留……基於這些問題,建議大家在使用降溫噴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使用降溫噴霧30分鐘之內,禁止在使用區網域出現明火;2、禁止在高於50℃的高溫環境條件下存放,防止過熱引發爆炸;3、禁止對著火焰直接噴射;4、請勿直接噴射在人體皮膚上,防止凍傷;5、嚴禁在密閉空間使用,防止吸入過多揮發性有機物而引發呼吸道問題。

 

闢謠:袁智勤 北京化工大學副教授
複核人:熊斌 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