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的蚊子更毒?

流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被蚊子吸血」黃金季,大家以一種無奈到極致便是幽默的態度再次啟動了全民挨咬調侃狀態。夏天的其他方面有多麼美好,蚊子的存在就多讓人氣惱!出去旅遊或者郊遊被叮咬後腫的包更大更癢是因為野外的蚊子更毒。

真相:

有些人到野外郊遊或到其他城市旅行,被叮咬之後會出現比本地蚊子更大、更癢、更多的包,久而久之就會有一種說法——野外的蚊子更毒!甚至有些北方人發現,原本在家被蚊子叮一下也不是啥大事兒,怎麼去了一趟南方城市,胳膊腿上全是饅頭大的包?是不是南方的溼熱環境下生長的蚊子,毒性更強?

其實這些包未必都是被當地的蚊子叮咬出來的。因為有很多節肢動物(如白蛉、蠓等)都會透過刺吸血液的方式讓我們的皮膚產生類似的反應,而在當地長期生活的居民,因為曾被多次反覆叮咬已經產生了免疫能力,出現了脫敏現象,被叮咬後不會再出現任何反應。對於第一次進入這些區網域的人來說,對這些昆蟲還沒有生成免疫力,就會在被叮咬後,出現比以往的蚊子包更癢、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的症狀了。

闢謠:陳雪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主治醫師
複核人:馮珺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