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兒時童謠中的主角登上熱搜,原因是一個打破我們慣性思維的常識——可愛的小燕子竟然不是純黑色的?有網友笑稱,這不就是傳說中「五彩斑斕的黑」嘛!
真相解讀: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兒時童謠中的主角登上熱搜,原因是一個打破我們慣性思維的常識——可愛的小燕子竟然不是純黑色的?有網友笑稱,這不就是傳說中「五彩斑斕的黑」嘛!然而,當點進熱搜頭條的影片之後,很多人的關注點從小燕子的毛色轉移到它們巧奪天工的築巢技術。影片中,小燕子一口一口銜來混合著稻草的泥巴,有條不紊地堆砌、夯實,可以說耐心、細心、專心一樣不差。不禁有人發出疑問:這泥瓦匠的功夫是從哪兒學來的?更有人感嘆,雖然此燕窩非彼燕窩,但這工藝上的精緻程度絲毫不遜色!
01
五彩斑斕的黑
色素色和結構色的聯手傑作
我們所說的小燕子,一般指家燕(Hirundo rustica),這是一種高度適應人類生活環境的鳥類,它們在北方城市的屋簷下用泥巴築巢並育雛,等到冬天又會飛到南方越冬,可以說是城市人除了麻雀以外,最熟悉的鳥類了。家燕是一種體型比麻雀稍大的小型鳥類,身體細長,呈剪刀狀的尾巴狹長而飄逸,兩翼又尖又長,經常在高空盤旋,喜歡在水面或林地、草叢附近等昆蟲聚集處飛行捕食。此外,它們還會在高壓電線上站成一排,看起來就像五線譜一樣,可愛而充滿藝術美。可雖然我們常會看到它們,卻也難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所以當你隨便問身邊的人燕子是什麼顏色的時候,他大機率會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黑色的咯!」
確實,家燕背部的羽毛看上去是黑色的,但是在影片裡的小燕子為什麼閃爍著五彩斑斕的光澤呢?這就要從燕子羽毛的結構說起了。生物身上的顏色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叫作色素色,是透過某些化合物的存在而產生的,這些化合物吸收某種光波或反射其他光波,就形成了各種顏色,其中一些色素如黑色素與嘌呤色素,是由新陳代謝而產生的;還有一些色素如胡蘿蔔素、蝦青素等,可以透過食物等來源吸收。
透過將色素儲存在細胞中,生物可以顯現出不同的顏色,甚至如章魚、避役等動物,可以控制色素細胞來改變體表的顏色,透過擬態周圍環境顏色保護自己或透過比較強烈的顏色變化達到表達情感的作用。色素色會隨著細胞死亡或色素變質而改變顏色或消失,比如蝦蟹在烹飪之後會由青色變成橙紅色,就是蝦青素遇熱變質的結果。
另外一種則是結構色,這種色彩與色素完全無關,而是生物的某些器官如羽毛、甲殼等上面所存在的極其微小的勾縫、刻點、嵴、紋、小面和顆粒等結構,在光照耀其上時發生折射、衍射以及干涉等現象而產生的各種顏色。很多鳥類的羽毛以及蝴蝶、蛾等鱗翅目昆蟲翅膀上的鱗片,都屬於結構色。結構色是一種由於物理現象而產生的顏色,只要結構不受損,顏色就不會破壞。
家燕背部黑色羽毛的「彩虹光澤」就是一種結構色,如果用顯微鏡觀察就會發現,在其羽毛表面有很多細微結構。在陽光的照射下,當你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時,可以看到黑色的羽毛上映現出彩虹一般的金屬光輝,這就是光線經過翅膀表面的細微結構而折射到不同的方向所致。其實不止燕子,很多鳥類的羽毛都有類似的情況,比如我們常見的喜鵲和烏鴉,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它們身上的黑色羽毛,也會看到猶如金屬烤藍一樣的光澤。甚至,我們透過對於古生物化石印痕的研究發現,在小盜龍化石的羽毛表面殘存有黑色素及細微結構,可以據此推出,生活在1.2億年前身披羽毛的小盜龍,它的顏色應該和今天的烏鴉十分相似。
02
白化和白變
異類與異類的成因也不同
同一熱搜話題下,另一則影片中還出現了一隻毛色純白的燕子,這其實屬於一種動物的變異現象,我們稱之為白變。白變是色素缺乏的生理現象,是因為喪失部分色素細胞,或色素細胞分化有缺陷等原因導致的體表毛髮不呈現顏色。另外,還有一種會導致動物呈現出白色的變異,是由於動物體內缺乏黑色素導致皮膚或毛髮呈現出白色的現象,我們稱之為白化。白變與白化最顯著的區別就是看動物的瞳孔,一般白化動物由於缺乏黑色素,瞳孔是紅色的,比如白兔,它們眼球的顏色是血液本身的顏色;而白變個體的瞳孔和正常個體幾乎無異,比如影片中的這隻白色的燕子。
白色的動物不僅容易受到陽光的灼傷,還容易被天敵發現而遭到捕殺,所以在野外,白色個體的動物是十分罕見的。中國大陸古人就視白兔為祥瑞,但有意思的是,紅色眼睛的「白兔」只被當做普通兔子,只有眼睛是黑色的白色兔子才被當做祥瑞。從這個角度來看,白化似乎沒有白變的含金量高啊!
03
會蓋會修會繼承
築巢技能純靠天生
通常,家燕會在每年的4-5月間來到北方繁殖,而且如果可以,它們會繼續沿用去年的巢繁殖後代。畢竟,對於家燕這樣體型的小鳥,銜河泥、加乾草,辛辛苦苦修築一個巢,著實算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能省點力氣就省一點力氣。當然,如果舊巢有破損的跡象,家燕會適當進行修繕。同樣,如果燕子發現有其他燕子的棄巢,也會「廢物利用」,在加以修繕後使用,此外,也有子女繼承父母巢穴的情況。
常見的燕子窩有兩種,一種就像前面兩個影片中看到的那樣,狀如一個小碗,而另外一種則更像一個長長的泥質甬道。人們對這兩種燕巢的稱謂也是非常有趣,前一種被稱為拙燕,而後一種被稱為巧燕。這兩種燕巢的「作者」分屬兩種不同種類的燕子,拙燕就是我們之前說的家燕,而巧燕則是金腰燕。金腰燕的樣子也比較好辨認,它們尾巴往上的部分有一圈羽毛呈金色,就像繫了一條金色的腰帶,十分顯眼。其實,誰巧誰拙只不過是人類的隨意命名而已,不能透過築巢風格來下定論。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燕子們築巢的本領並不需要父母教習,這可是一種生來就會的本能,就像是已經編好的程式刻入到它們的基因中,一代一代遺傳下去。
04
它們一生都在飛翔
卻要為人類的無知背鍋
既然都說到了燕子的窩,就很難不聯想到另外一種完全不相關的美食。在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裡,將燕窩、鮑魚、魚翅、海參列為「四大美味」,雖然現在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但往前數二三十年,很多人第一次聽說「燕窩」的時候還是會在心裡犯嘀咕:這一坨泥巴也能吃?還是美味?當然,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用作食材的燕窩並非家燕和金腰燕的「泥窩」,而是另外一種燕子——金絲燕的巢。
金絲燕雖然名字裡也有個「燕」字,但它和之前說的家燕和金腰燕可不是近親。家燕和金腰燕隸屬於雀形目燕科,而金絲燕則是雨燕目多種鳥類的通稱。雨燕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燕子」,但它們和家燕還是有明顯區別的:雨燕的翅膀更為狹長,飛行能力更強,而且雨燕的腿已經退化,僅能攀援在巖壁或粗糙的建築物表面,一旦掉落在地面甚至無法起飛。它們似乎就是為飛行而生,一生中95%的時間都在空中度過,就連睡覺時都在飛行,落地僅僅是為了產卵繁殖。
所謂的「滋補聖品」燕窩,是金絲燕利用發達的唾液腺分泌唾液來作為原材料,在海島的巖洞或崖面上所做的巢穴,一般呈白色或淡黃色。人們將其收集起來,去除其中的雜物,用糖水燉煮後視為名貴的「補品」並賦予其「滋陰潤肺、益氣補中」等神奇療效。但其實,燕窩的營養成分並不比綠豆粉絲高,所謂的療效均無法證實。還有一些價格更高的「血燕」,之所以呈現出血紅色,也絕非什麼特殊的營養物質,而是燕巢因為受到巖壁礦物質汙染而導致的變色,不僅滋補功效不會更高,反倒是有重金屬中毒的風險。
由於人們對燕窩的盲目追捧,在東南亞地區,每年約有超過400萬個燕窩被採摘,這相當於有數百萬只金絲燕,因為人類的無知,而慘遭強拆。而對於金絲燕來說,巢穴是它們繁衍和哺育後代的重要場所,可以說,人類對燕窩的大肆掠奪,就是在無形中扼殺這一「為飛翔而生」的鳥類整個族群的希望。
闢謠:李維陽 科普作家 作品發表於果殼網、國家林業局、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雜誌、少年科學雜誌等
複核人:黃乘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