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點滴會導致「溼氣重」,是真的嗎?

謠言

打點滴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

闢謠

我們經常聽中醫說某個人身體溼氣重,對於溼氣的影響也多多少少有所耳聞。那麼溼氣是什麼呢?

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透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溼氣進行調節。

溼氣有內溼和外溼之分。外溼多與氣候環境有關。當自然界氣候反常,氣象變化可成為致病因素。如氣候潮溼,陰雨連綿,或久居溼地,冒雨涉水,觸水勞作,溼邪皆可內滲致病。內溼,主要是由脾運化和輸布津液的功能失調,引起水溼、痰濁在體內蓄積停滯致病。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均傷脾致溼。

靜脈注射可使藥物迅速而準確地進入全身血液循環。靜脈打點滴的主要目的是: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糾正水、電解質失調,維持酸鹼平衡;補充營養,供給能量;輸入藥物,治療疾病。而我們體內的水主要透過四種途徑排出體外:(1)腎臟排尿:腎臟是人體水分的控制中心,專門負責處理水分的分佈,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正常成人每天尿量在1000-1500ml。(2)皮膚蒸發和出汗:正常人皮膚蒸發的水分約500ml,如有明顯的出汗則丟失的水分會相對增加。(3)肺撥出的水分:人體每天從呼氣中消耗的水分約400ml。(4)腸道排便:每天約8000ml的消化液進入消化道,但正常情況下只有不到2%(約160ml)的消化液隨糞便排出。所以說,中醫講的「溼氣重」與體內水分多,不是同一個概念。體內轉運水的系統流程會把多餘的水自動排洩出去,不會因為打點滴攝入的水而引起體內「溼氣重」。

那麼溼氣重的症狀都有哪些呢?

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口乾,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頭髮油膩,脫髮,白髮;肥胖,減肥後容易反彈;浮腫,眼袋下垂;腰痠關節疼痛;胸口悶;黑眼圈;睡覺打呼嚕;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白帶有異味,瘙癢;皮膚油膩,起溼疹等。

如何減少體內溼氣,為您支招:

1.食療兼清淡飲食: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的飲食。減少酒、肉、甜食及生冷、油炸食物的攝入。很多平時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溼的作用,如薏仁煮粥、淮山煲湯等。

2.養成運動的好習慣:體內溼氣重的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快溼氣排出體外的速度。跑步、競走、游泳等運動,都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3.中醫治療除溼:選擇正規的中醫,應用適當的治療方法或中藥進行祛溼。

4.避免潮溼的環境: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是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等。

藥師提醒您:靜脈輸注給藥是藥物治療的重要途徑,雖不會引起正常人機體「溼氣重」,但無必要請勿濫用。如需注射,請到正規醫院諮詢醫生或藥師。

闢謠:宋燕青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藥學部主任、副主任藥師
複核人:徐麗君   吉林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主任藥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