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B族維生素與健康
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B2、B6和B12。其中維生素B1、B2在嬰幼兒中較易缺乏。
維生素B1,又名硫胺素,參與體內的能量代謝,影響蛋白質、脂肪的生成和利用;此外還有調節神經功能的作用。出生後2~5個月的嬰兒最容易發生維生素B1 缺乏,導致“嬰兒腳氣病”,初期表現為不愛吃東西、易嘔吐、愛哭鬧、面色蒼白、浮腫等,嚴重的可造成嬰兒喉部水腫,發出特殊的哭聲,甚至失聲;後期,嬰兒的心血管系統受到損傷,心臟擴大、心衰等導致嬰兒死亡。
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在體內也主要參與三大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促進生長髮育。維生素B2缺乏時,孩子容易疲倦、虛弱,還會出現其它臨床表現:如爛口角(口角、嘴唇和舌頭髮炎,表現為口角黏膜發白、糜爛和裂縫);眼部不適,如視力模糊、怕光流淚等,角膜周圍可見充血;可引起脂溢性皮炎,多發生在鼻翼兩側、臉頰、前額及兩眉之間以及腹股溝處(就是常說的“大腿根”處),可見灰白色鱗狀脫屑或黃色痂皮等。當孩子嚴重缺乏維生素 B2時,可導致生長髮育的延遲。
二、科學餵養
維生素B1、B2的缺乏主要是攝入不足造成的。食物選擇、食物烹調不當是造成攝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首先是瓜子、花生、大豆、瘦豬肉,其次是小麥、小米、玉米、大米等穀類食物,在我國,穀類食物是主要的維生素B1來源,但是製作方法不當會嚴重影響食物中的含量。目前仍有不少地區的家長認為,又白又細的精糧外觀好、口感好,是“過上好日子”才能吃上的“好糧食”,給孩子準備主食時只採用精製的白米白麵,結果造成孩子維生素B1缺乏。原因何在呢?因為維生素B1主要在穀類食物的外皮和胚芽上,過多的碾磨會使大部分的維生素B1喪失,所以精製的糧食雖然好看了,可是維生素的價值卻降低了!
還有一些常見的做法也會破壞食物維生素B1的價值:
(1)洗米的時候過多搓洗,使維生素B1隨淘米水流失過多;
(2)烹調食物時(常見於煮粥)加鹼,破壞維生素B1;
(3)煮米飯丟棄米湯。
(4)不煮熟或生食蝦、貝類以及某些魚類,因其中含有破壞維生素B1的物質,可破壞其它食物中的維生素B1。
此外,也不宜給孩子吃檳榔、茶、濃咖啡等,因為其中也含有破壞維生素B1的物質。
0~半歲時,孩子每日需要0.2毫克維生素B1;半歲~1歲,需要0.3毫克;1~3歲需要0.6毫克。每100克花生中含0.7毫克左右的維生素B1,瘦豬肉中含0.45毫克,富強粉中含0.15~0.2毫克,稻米中含0.1~0.3毫克。
維生素B2,就是核黃素,廣泛來源於各種食物,最佳來源是奶類、蛋類、動物內臟和綠葉蔬菜。和維生素B1一樣,前面提到的加工和製作方法也會造成維生素B2的流失和破壞,此外,反覆煮沸牛奶、洗菜時先切後洗、把食物放在陽光下暴曬都會破壞其中的維生素B2。因此為準備食物時,不僅要注意食物的種類,科學的烹調方法,還要注意食物的儲存方法。
0~半歲時,孩子每日需要0.4毫克維生素B2;半歲~1歲,需要0.5毫克;1~3歲需要0.6毫克。每100克牛奶中約含0.15毫克維生素B2;蛋黃與蛋白相當,約含0.3毫克。
對於6個月前母乳餵養的孩子,母乳是其維生素B1、B2的唯一來源,媽媽維生素B1、B2的營養狀況將影響乳汁中這兩種維生素的含量,因此母親應當注意食用富含這兩種維生素的食物。哺乳的母親每天應當攝入1.8毫克維生素B1,1.7毫克維生素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