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臨期食物 會給健康埋下隱患?

流言:

       對於近期「超四成消費者熱衷購買臨期食品」成為熱搜話題,大家才意識到,原來臨期食品的安全狀況也是一個問題,也有人認為,經常吃臨期食物有害健康,不能吃。

真相解讀:

       每逢傍晚時去生鮮市場、蛋糕烘培店,或者平時在超市購物時,總會被特價區醒目的廣告標語和誘人的超低價格所吸引。這些促銷商品被以「骨折價」拋售,主要是因為大多屬於保存期限時效較短的品類或者處於即將面臨過期的狀態。

       商家利用半價促銷、買二減一等優惠手段來吸引顧客購買,一方面可以減少因貨物囤積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並保持次日食品的新鮮度,另一方面對於有即食需求的消費者來說,購買促銷商品也有著較高的CP值,可謂「雙贏」。但低價促銷的臨期食品,其食品質量是否有保證?若是經常性食用,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呢?很多人都在心裡存在這樣的疑問。

不同食品的臨期倒數計時方式不同

正規管道、按需購買就不用擔心

       對於近期「超四成消費者熱衷購買臨期食品」成為熱搜話題,大家才意識到,原來臨期食品的安全狀況也是一個問題,那麼經常吃臨期的食品,是否會不利於身體健康呢?

       首先,臨期食品一般是指即將到達保存期限、但仍在保存期限內的食品。產品保存期限不同,臨期時間不同,如罐頭、糖果、餅乾等食品,標註的保存期限通常為1年或更長,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方便麵、無菌牛奶標註的保存期限為6個月至1年,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文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做出醒目提示。臨期產品並非過期食品,其質量安全是有保障的,所以吃一些臨期食品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傷害,但口感或營養價值方面可能會稍遜色一些。

       於我們消費者而言,對待臨期食品,只要不貪小便宜,選擇正確的管道購買,看清保存期限,按需購買、理性購物,還是很划算的。商家減少了經濟損失的同時,我們也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於社會而言,也可以減少資源浪費。

闢謠:許東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食品學院 副教授
複核人:韓宏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研究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