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嗎?

謠言

抗生素長期應用容易耐藥,「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

闢謠

近年來,抗生素耐藥問題日益嚴重。2011年世界衛生日主題為「抵禦抗藥性」,提出口號「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世界將走向「後抗生素時代」,一個普通的感染就會致人於死地。因此,如何減少抗生素耐藥不僅僅是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責任,更需要政府和大眾的廣泛參與。

眾所周知,抗生素長期應用是細菌耐藥的重要原因,那麼,「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嗎?

抗生素起初是指由細菌或真菌產生,在一定的稀釋濃度下能夠抑制或殺滅其他微生物的一類物質。隨著製藥工藝的進步,人們透過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獲得了更多安全有效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的出現,給臨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挽救了大量的感染病人。

在人體特別是腸道內,存在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這些細菌絕大多數對人體無害,其中部分細菌對於腸道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帶菌體,在這個帶菌體內,人和細菌處於一種長期共生共存的關係。這些細菌中,多數對抗生素很敏感,很容易被抗生素殺滅,極少數對抗生素耐藥,抗生素無法殺滅,但這些耐藥細菌與其他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在共同的生活環境中,生長和繁殖均處於劣勢,無法大量繁殖,引起感染。

然而,這樣一種平衡的狀態會因為抗生素的應用而被打破,大量的敏感細菌被抗生素殺滅,極少數的耐藥細菌會趁機繁殖,從而造成耐藥菌的感染,同時還會將耐藥基因透過遺傳或接合的方式傳給同類或不同類的細菌。因此,抗生素的應用對於細菌耐藥的產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抗生素應用得越廣泛、應用時間越長,耐藥就會越嚴重。

抗生素的應用時間是細菌耐藥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應用時間越長,產生抗藥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儘可能地縮短抗生素應用時間是避免細菌耐藥的重要手段。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說抗生素應用的時間越短越好,「見好就收」也不是避免細菌耐藥的有效手段。要知道,抗生素藥物針對的目標是細菌,細菌殺滅了,對人體的損害就會減輕,對應的症狀也會好轉。但感染性疾病症狀的好轉甚至消失,不代表細菌已經被完全清除,這個時候如果停藥,無疑會帶來複發的風險。已經被抗生素大量殺滅或抑制的細菌很可能會因為藥物的停用捲土重來,不僅使原有的治療前功盡棄,更會因為抗生素的反覆應用誘發細菌耐藥。

鑑於此,對於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何時停用抗生素不能「唯症狀論」「見好就收」,還要結合細菌的型別、感染的部位、感染的嚴重程度等綜合評估,至少應該在患者體溫正常、主要症狀消退後3-4天方可停藥,特殊情況更應慎重評估後確定停藥時間。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知道:細菌耐藥不得了,用藥規則要記牢,長期應用不可取,「見好就收」更不要。

闢謠:鄭芝欣  南陽市中心醫院藥學部副主任、主任藥師
複核人:史豔玲  河南省藥學會副主任藥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