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過敏藥物不會引起過敏?

謠言

抗過敏藥物不會引起過敏。

闢謠

人體內有一套完整的自我保護免疫系統,有時候免疫系統會錯誤地對無害物質進行攻擊,這就是所謂的過敏性反應。過敏是速髮型過敏性反應的主要代表。過敏在臨床上大致分為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前者是機體對致敏原作出異常反應的全身癥候群,後者則是過敏累及特定器官及組織,導致某種疾病(如過敏性哮喘)的發生。

導致過敏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兩種。

1.外因

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叫做過敏原,是造成過敏的罪魁禍首。常見的過敏原有食物(小麥、落花生、大豆、堅果、牛奶、雞蛋、魚和甲殼類動物等)、吸入物(花粉、蟎等)、微生物(黴菌、細菌等)以及昆蟲毒素、藥物(如青黴素、磺胺等)、異種血清和物理因素等。

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可分為三個階段:

(1)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後可選擇誘導機體產生抗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於對該過敏原的致敏狀態。

(2)激發階段:當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如組胺、攝護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它們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微血管擴大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3)效應階段:生物活性介質作用於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區域性或全身過敏反應。

2.內因

在同樣的情況下有的人過敏,有的人不過敏,其內因就是「過敏體質」。過敏體質是指某類人群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容易做出「不辨敵友、無端攻擊」的舉動,從而導致過敏的發生。

那麼,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嗎?

常見的抗過敏藥有抗組胺藥、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鈣劑、免疫抑制劑四大類,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抗組胺藥,例如大家熟悉的撲爾敏、異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開瑞坦)等。

抗過敏藥物的有效成分、藥用輔料(如玉米澱粉)、生產過程中的雜質以及藥物體內代謝產物等均可能成為過敏原。

在過敏反應中起作用的生物活性介質種類多,而且過敏反應的過程也極為複雜,受到抗原性質、抗體和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抗過敏藥只能阻斷過敏反應的某一環節,或者只能封鎖某些化學介質的釋放,而不能阻斷全過程,封鎖所有化學介質的釋放,所以服用抗過敏藥物後,過敏反應仍然可以發生。因此,大多抗過敏藥物說明書注意事項指出「對本品過敏者停用,過敏體質者慎用」,且已有文獻報道氯苯那敏、阿司咪唑等抗過敏藥物致過敏的病例。

綜上所述,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尤其是過敏體質的人,過敏的發生率更高。

闢謠:劉小紅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複核人:夏永華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