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英國醫生髮現一些曾經去過印度或巴基斯坦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感染了一種耐藥的大腸桿菌。這種大腸桿菌「超級頑強」,幾乎能抵禦目前所有的抗菌藥物,已經造成一些病人死亡。醫生們把這類細菌稱為「超級細菌」。沒過多久,這種「超級細菌」相繼在許多國家發現:日本多家醫院發現「超級」不動桿菌感染病例;韓國確認兩例「超級」大腸桿菌感染病例;我國發現兩例「超級」屎腸球菌感染的新生兒……
那麼,這些「超級細菌」是怎樣產生的呢?「超級細菌」是人類用抗菌藥物把細菌「磨鍊」成「超級」的。抗菌藥物是醫生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武器」。在沒有抗菌藥物的年代,細菌感染是人類疾病的第一死因。抗菌藥物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希望之光。20世紀40年代,青黴素作為最早的抗菌藥物,成功地解決了臨床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難題,隨後問世的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結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那時,曾有人斷言:人類已經進入了,戰勝細菌的「抗生素時代」。然而,抗菌藥物的「黃金時代」並沒有持續多久。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於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為700萬,而這一數字到了1999年卻上升到2000萬。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藥細菌感染。細菌長期生活在有抗菌藥物的環境下逐漸進化、變異,「鍛鍊」出各種抵抗藥物的能力。進入21世紀以來,臨床上的細菌感染幾乎對原來的老一代抗菌藥物100%耐藥,有些細菌則成為「刀槍不入」的「超級細菌」。這些細菌感染,使醫生不得變本加厲地用更多更新的藥物來對付,醫療費用大大增加,而細菌耐藥的本領更多、更強。即使這樣,有些病人也很難逃脫「超級細菌」的「魔爪」,被這些「吃人」的細菌吞噬了生命。
科學家們預言: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我們人類將進入「後抗生素時代」,即回到抗生素髮現之前的狀態,感染性疾病將再一次成為人類的主要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