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應 — 莫用自己的喜好挑戰他人的極限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和尚一起打坐,下坐後兩個人聊得興起。蘇東坡 問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時候像什麼?」

佛印看了蘇東坡一眼說:「我看你像一尊佛。」

蘇東坡看佛印穿著黃色的袈裟,就調侃道:「我看你打坐的時候像一坨 狗屎!」

佛印笑了笑,什麼也沒說。

蘇東坡很得意,回家跟蘇小妹說:「我經常跟佛印論禪,從沒有贏過, 這次大勝而歸!」結果當蘇東坡把經過給蘇小妹講過以後,蘇小妹說「哥哥呀, 你這次輸得更慘了!」

「為什麼呢?」蘇東坡不解。

「佛印看你像一尊佛,是因為他心中只有佛,所以他看什麼都是佛,而 哥哥你呢?」

這則故事在心理學上有著特殊的意義。與其說蘇東坡是輸給佛印,倒不 如說他是輸給了心理學上的「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指的是人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即是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 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投射效應使 人們陷人了自己的主觀世界,影響了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就好比一個性格不 好的人,看到的都是人性的缺點,而一個有著優秀品質的人,看到的則都是 人性中的閃光點。

心理學家羅斯做過這樣的實驗來研究投射效應,在八十名參加實驗的 大學生中徵求意見,問他們是否願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裡走動。結果有 四十八名大學生同意背著牌子在校園內走動,並且認為大部分同學都會樂意 幹這件事,而拒絕背牌的學生則普遍認為,只有少數學生願意。可見,這些 學生將自己的態度投射到了其他學生身上。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錯誤地將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投射在別人身上,有這 樣一則笑話: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個年輕人的汽車拋了錨。 年輕人翻遍了工具箱,也沒有找到千斤頂。

怎麼辦?這條路很長時間都不會有車經過。年輕人遠遠望見一座亮燈的 房子,決定去嚮人家借千斤頂。可是他又有很多擔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 「要是沒有人來開門怎麼辦?要是沒有幹斤頂怎麼辦?要是那傢伙有千斤頂。 卻不肯借給我,該怎麼辦?」順著這種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氣,當走到 那間房子前,敲開門,主人一出來,他衝著人家劈頭就是一句:「你家那千 廳頂有什麼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以為來的是個精神病人,就砰 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所以說,人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是一件很不妥當的事情,因為 其他人未必像你所想象的那樣。

投射效應也常會引發一些人際交往中的矛盾。朋友生日,因為你平日裡 酷愛百合花,於是你便給他也送去一大束百合花,但你卻忽略了他對花粉過 敏,進而影響了雙方的友誼。再比如父母大都喜歡為子女設計前途,選擇學 校和職業甚至是結婚對象,絲毫不顧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把自己的喜 好強加在子女身上,如此,往往會造成揠苗助長的結局。同樣的道理,我們 自己喜歡的異性,就以為別人也喜歡,便總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地吃一些醋, 從而影響到戀人之間的關係。

當然,投射效應也有它好的一面,芭比娃娃在日本風靡的成功秘訣就在 于投射效應,芭比娃娃在日本剛推出時,在青少年眼中,胸部太大,腿也太 長,藍眼睛一點也不像日本少女,因此銷售狀況不佳。因為在日本,洋娃娃 代表著小女孩希望自己長大後的形象。於是公司修正了芭比娃娃的胸部和腿, 也將眼睛改成了咖啡色,於是不到兩年芭比娃娃便賣出了近二百萬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用投射效應,學會克服其的弊端,要正 確理性地去認知自己和他人,避免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不要用自己的 喜好去挑戰他人的極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