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產海鮮嗎?

本文介紹了新疆海鮮的養殖情況以及其與海鮮焦慮的關係。新疆地處內陸腹地,遠離海洋, 新疆海鮮養殖利用鹽鹼地資源,具有環境友好的特點。內陸海鮮的品質和口味與海鮮相似,適合在內陸地區養殖。目前新疆海鮮主要在當地銷售,供應全國還需時間。
每年十月都是海鮮豐收的時節,也是海鮮愛好者們「大快朵頤」的好時候。但是,伴隨著幾個月前日本核汙水排海的消息,許多消費者都對海鮮產品的安全性有所擔憂。

「新疆海鮮」收穫了大量關注。地處內陸腹地的新疆和「海鮮」綁定,本就是新鮮事兒;該地區遠離海洋,受到放射性物質汙染的概率極低。更重要的是,在社交媒體上,「新疆海鮮」往往與「鹽鹼地養殖」掛鉤,這又給其加上「荒廢資源再利用」「環境友好」的標籤,因而備受網友青睞。

實際上,新疆之外,我國廣大內陸地區幾乎到處都有「海產養殖業」。那麼,這些「內陸海鮮」都包括什麼品種?品質和口味和海鮮一樣嗎?經濟性如何、能否成為海鮮的平替?

一、「內陸海鮮」是海鮮嗎?

「我這兒的蝦苗基本都是從福建、廣東進貨。」孟華(化名)與合夥人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的一個鎮子里承包了60多畝水面。他本身是福建人,技術入股,在新疆養殖南美白對蝦。

「海產養殖戶」在當地很常見,孟華告訴我們,鎮上不少人養殖南美白對蝦都已超過十年。技術引進之後,又經歷一段時間的觀察與摸索,孟華與合夥人的蝦塘平均畝產從300斤提昇到700斤左右。

在準噶爾盆地南緣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紅旗農場,已經成功養殖石斑魚、南美白對蝦、鮑魚、龍蝦、海鱸魚等8種「海貨」。2022年,紅旗農場引進了新疆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在鹽鹼地上開發250畝魚塘。公司負責人蔡柱南介紹,由於市場前景不錯,今年計畫再開發2000畝魚塘。

有一些海鮮品種比較適合在內陸養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的魏捷博士告訴我們,目前規模化生產的內陸海鮮,其成長過程大多會經歷鹹水和淡水的轉化(比如羅氏沼蝦),甚至全程在淡水中生活(比如澳洲淡水龍蝦和虹鱒)。商品苗在經過淡化和馴化後可在淡水中正常養殖,對當地水源的鹽度要求不高,養殖成功率較為可觀。

例如,國內俗稱「鮭魚」的鮭魚類,會在海域中發育成熟後逆流而上,回到河中產卵,也就是所謂的「洄游」現象。淡水或海水並不是鮭魚生存的必要條件,「冷水」才是。因此,新疆的氣候對鮭魚非常適宜。新疆尼勒克縣的鮭魚已經實現從內陸到沿海的逆向銷售——出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不過,「新疆鮭魚」和挪威鮭魚雖然同屬鮭類,但前者是虹鱒,後者是大西洋鮭,品種並不相同,因此味道也不一樣。北京新發地海鮮市場的一位商販告訴我們,由於脂肪含量不同,新疆鮭魚沒有挪威鮭魚吃起來香。

儘管「新疆鮭魚」名聲在外,但規模化生產、養殖基礎最好的品類是南美白對蝦。內陸地區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這個品種的適應性很強,對水的鹽鹼度要求低,國內的消費市場又非常龐大,因此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基地。

不過,儘管有了生長條件,但內陸養殖所使用的苗種大多還是要從沿海地區進貨,「育苗對溫度要求比較嚴格。」魏捷表示。蝦苗、蟹苗等相對魚苗更加脆弱,在運輸的過程中也會降低存活率。

至於味道,魏捷提到,對蝦蟹而言,雖然養殖地域和養殖方式不同,但只要是食用飼料生長,口感風味差異幾乎難以察覺。魚類的話,不同的集約化養殖可能致使游動空間有差別,因此口感會有差異。

孟華不太願意用「海鮮」這個詞,他多次更正其為「新疆水產」,因為新疆水產並非只有海鮮,還有當地的淡水魚蝦品種,資源豐富。「博斯騰湖、烏倫古湖等,都是天然的漁業基地,淡水魚捕撈量每年幾千噸。與其爭論是不是『海鮮』,不如多關注關注新疆水產的發展。」

二、如何養殖?

除了那些在淡水中就可以養殖的品種,其他海鮮也可以在內陸養殖,但對水體的要求就更高,投入也更高。

「人造海水」是內陸海鮮的常見養殖模式。魏捷介紹,「人造海水」的相關研究最早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是現階段比較普遍的水產養殖手段,並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造海』不需要很大的水體,有可能只是幾百立方,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調配。」

近海內陸地區的養殖戶有條件灌入海水,遠海地區大多自行調配,調控水體鹽度後,再在水中加入氯化鉀、氯化鈣和生石灰等,為水體添加各種微量元素以模擬出養殖動物的生長環境。「有些經驗老到的養殖戶甚至可以用自來水調配。」至於如何調配、多少比例,大多屬於公司「秘方」,不外傳。

理論上來說,「人造海水」可以完成大部分海鮮的養殖,但養殖戶更偏向養殖難度小、經濟效益高的海產品。

挪威鮭魚所屬的「大西洋鮭」,本身已經成為技法成熟、能封閉式集約化養殖的物種,在煙臺等地有陸基養殖基地。不過魏捷介紹,國內大西洋鮭養殖的整套系統還是依賴國外(例如挪威等地)進口,雖然內陸可以複製,但成本比較高,產量相對有限。「個體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划不來,整體下來可能比直接進口還貴。」

除了「人工造海」,「鹽鹼地養殖」的方式最近也很熱門。很多人認為,新疆能養海鮮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大量「鹽鹼地」,與海水環境類似。

「鹽鹼地」的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嚴重的鹽鹼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我國鹽鹼地面積為9913萬公頃,相當於14.9億畝。而根據4月12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公報顯示,我國耕地面積為19.14億畝。

如何有效利用鹽鹼地是世界各國的難題。如果能利用其「有鹽有鹼」的特性進行「海產養殖」,也算是給鹽鹼地找對了「出路」。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王歡介紹,在鹽鹼地養殖海水經濟物種,需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於水塘中加入適宜海水物種生長的鉀、鈣、磷等農業生產肥料;這也是農作物生長需要的關鍵元素,因此也能同時提昇鹽鹼地的土壤肥力。

這項研究始於2018年,專攻青蟹的鹽鹼地養殖。青蟹是一種海蟹,平時市場價每斤100元,逢年過節價格更高。國內青蟹養殖面積接近40萬畝,但由於市場消費量巨大,供不應求,國產青蟹價格逐年上漲。王歡介紹,全國每年生產的青蟹約占國內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消費市場上大量青蟹需要從東南亞地區進口。

目前王歡的鹽鹼地青蟹養殖技術在河南、山東、寧夏、內蒙古和陝西都有運用,新疆地區也在引進。陝西省榆林市一位養殖戶介紹,青蟹的每畝產量40斤-50斤沒問題。由於採用「蝦蟹混養」模式,一畝蝦蟹綜合利潤1萬~1.2萬元,在110天的生產週期完成。

從實驗室結果來看,鹽鹼地青蟹和海水成長的青蟹,在鮮度和甜度方面略有差異(鹽鹼地青蟹更甜,海水青蟹更鮮),但營養成分幾乎一致。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院長王春琳表示,我國海產品的產量大約在3400多萬噸,如果按照6.9億畝鹽鹼地、每畝500噸計算,只要20%用來養殖海鮮,就能達到目前的供應量。

不過,王歡介紹,目前想以經濟可行的方式進行鹽鹼地水產養殖,難度依舊不低。

鹽鹼地雖然「有鹽有鹼」,但這種鹽鹼水和海洋相距甚遠。王歡介紹,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是千分之三十以上,PH值8.3左右。河流入海口地區鹽分會降低,大約千分之十幾。而內陸鹽鹼湖的鹽度有高有低,非常複雜,沒有規律可循,這就給內陸鹽鹼地高值化水產養殖開發造成了一定難度。

三、供應全國為時尚早

「新疆海鮮大豐收」的消息幾乎傳播到了社交媒體的各個角落。在北京,美團外賣已經有「新疆海鮮」的商戶進駐,品種不多,價格不低。

我們撥通了外賣商家的電話,老闆表示產品由新疆農場直供,但沒有透露具體農場資訊。

在北京新發地海鮮市場,一位商販告訴我們,新疆產的鮭魚並不是最近才有的,之前他們就進過貨。目前進口的純鮮鮭魚85元一斤,新疆產的鮭魚大約70元~75元左右。另一位商販則表示,新疆鮭魚更多是銷往東北地區,近期比以往賣得要好。

至於其他內陸海產品,兩位商販均表示沒有進貨。

儘管有了嘗鮮管道,但想要全國人民吃上新疆海鮮,那還得有些時日。孟華告訴記者,除了鮭魚等少數品種,大部分新疆海鮮都只在當地出售。其一是物流運輸原因,運往外地的海鮮加上物流成本,與當地海鮮以及沿海海鮮相比沒有價格優勢;其次是新疆消費市場需求旺盛,「這些產量在當地就消化掉了,都走不出新疆,根本不愁賣。」

西安一家大型商超的海鮮商販也表示沒有進過「新疆海鮮」,海產品大多從沿海地區進貨。

根據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等多部門編制的《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鑑》,2022年,全國漁業產值為1.52萬億元,水產品總產量6865.91萬噸。兩項數據廣東省均排在第一,漁業年產值超過1860億元,年產量894萬噸。

據《新疆日報》,2022年,新疆漁業總產量達17.3萬噸,在西北五省區排名第二(陝西省17.35萬噸)。全區漁業總產值達42億元,較2019年增加9.21億元。

儘管內陸海鮮供應全國尚需時日,消費者也不必為吃海鮮過分憂慮。一位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領域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日本核汙水排海後,我國也會啟動監測程式,消費者只要是通過正規管道購買、能夠擺上餐桌的海鮮,不管是國產還是進口的產品,都可以放心安全地食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