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们都会面临到底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抉择。
这其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有的时候,大多数人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经验”的原因,如果选择不听从,就会让那句格言应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有时真理的确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社会的进步往往是少数人促成的,某个人的发明、某个人的思想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的作品《根鸟》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翁根鸟是一个自小与爸爸一起居住在山村里的十四岁男孩儿,他在某一天独自出去打猎的时候碰到了山中罕见的白鹰,并在白鹰腿上收到一封署名为紫烟姑娘的求救信,而后根鸟便在梦里梦到了生长在西边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里的紫烟姑娘。于是,他便不顾众人劝阻,去寻找大峡谷。一路上,他被许多人嘲笑,人们嘲笑他是被一个白日梦迷了心窍的傻子,在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无数人劝他放弃心中的梦,但他依旧坚持了下来。尽管他在西去的路上备受耻辱,但这些并没有阻挡他寻找大峡谷的决心,他仍坚持着往西边走。终于,他来到了梦中的地方—一个开满了百合花的,宛若仙境的大峡谷。
在寻找梦的过程中,少年根鸟遇到了“韦奇定律”的干扰。韦奇定律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它的主要观点就在于:你已经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对事物的看法。
远足的人走到一个岔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如果你想往左走,但其他人都想向右,这时你会选择一个人勇往直前,还是去跟随众人的脚步呢?对一件事情大家都在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你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做报晓的雄鸡;还是人云亦云,做群鸣的青蛙呢?当你做出一个决定时,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支持你,甚至怀疑你、否定你,这时你还会坚持自己的决定吗?还会有勇气和决心来执行自己的决定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更多,因为选择不慎,酿成大错的大有人在。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临很多选择,从幼时选择几岁上幼儿园,到青少年时期时选择读文科还是读理科,再到成年后的择业和择偶等,无一例外。而我们人类又是社会性动物,周围有家人、朋友、亲戚和同事等人际交往圈,因此,在作选择时,不可避免地要咨询他人的意见,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
当然,听取更多人的意见能让我们掌握更加详尽的资料和信息,能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但因听取他人意见而轻易动摇自己的主见,就陷人了韦奇定律的误区了,只会人云亦云,就会像一只无人掌舵的小船,只能在海面上随波漂流,却永远到不了对岸。
美国富翁保罗·盖帝曾因为听信他人的话而动摇自己的主见从而犯下了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保罗年轻时所犯,他在荷马州买了一块地,以自己的经验判断那里应该会有石油,可是他请来的地质学家却告诉他地底下一滴油也没有,于是保罗将地卖掉,后来事实证明那块地是石油高产区。
第二个错误是保罗在美国经济危机时期买下了墨西哥好几百万美元的石油股票,他预计待经济回暖后股票会上升,但接下来几天,股市继续下跌,保罗认为股市跌到了最低点,接下来应该会上升,但保罗的同事们实在是太害怕,竭力劝说他卖掉手里的股票。大家的意见使保罗动摇了自己的信念,他卖掉了股票,结果不久后股票如保罗所料果然又开始上涨。
第三个错误是保罗打算在伊拉克买下一块地来开采石油,那时只要花费几十万美元即可,可是保罗的朋友们认为在当时原油价格波动的情况下,投资中东石油市场会吃亏,于是保罗又听从了朋友们的建议,打消了想法,十多年以后,保罗得到了那块地的开发权,但此时他付出的是一百多万美元的代价。
这三件事给了保罗深刻的教训,从此他遇事便坚持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韦奇定理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已经有了主见,如果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恐怕也会动摇乃至放弃。但许多伟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比别人看得更高、想得更远,更坚定地忠于自己所作出的选择。
他们在盲目从众和刚愎自用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临界点。因此,要想完全避开韦奇定律的误区,我们需要认识到以下要点:
第一,一个人有主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要确定自己的主见是建立在对客观情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而不是固执的,没有根据的臆想;
第三,对于别人的意见,未听之时不应带有成见,听过之后不可全无主见,陷入盲从。
总结起来,即是:不怕开始众说纷纭,就怕最后莫衷一是,各说各的理,各讲各的经,最后谁也弄不清的结局就是惨败的开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一旦选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选定了想要的生活方式,就不要用别人的观念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坚持不懈,终成正果。盲目听信别人的评论,不加思考地采纳别人的观点,只能导致自己无所适从,从而迷失最初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