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效應—學習就要多反饋

素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日本松下電器總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六個人都點了牛排。等六個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讓助理去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他還特彆強調:「不要找經理,找主廚。」

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會兒的場面可能會很尷尬。主廚來到餐廳的時候很忐忑,因為他知道叫他的客人是大名期期的松下先生,於是他不安地問道:「是不是牛排有什麼問題?」

松下略帶歉疚地說:「牛排很美味,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於廚藝,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廚師,但我已八十歲了,胃口大不如前。」聽到這番話,主廚與在場的其人都困惑得面而相覷。松下接著說:「我想當面和你談,是因為我擔心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時,心裡會難過······」

反饋原本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心理學借用這一概念,以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瞭解,而這種對結果的瞭解又起到強化作用,促進了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一心理現象被稱為「反饋效應」。

關於反饋效應,有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能說明問題。

心理學家羅西和亨利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後就進行測驗,測驗後分別給予不同的反饋方式:第一組每天告知學習結果;第二組每週告知一次學習結果;第三組只測驗不告知學習結果。八周後將第一組和第三組的反饋方式對調,第二組反饋方式不變,實驗也進行了八周。最後實驗結果表明,反饋方式改變後第三組的成績有明顯的進步;而第一組的學習成績逐步下降;第二組成績穩步上升。

這則實驗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及時瞭解,對學習積極性有強化作用,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反饋方式不同,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也不同。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成績對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及時反饋比延時反饋效果更好。

其實,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可是,狹義的老師與成績單不可能永遠跟著我們。所以,每天晚上,我們入睡前都不妨清算一下,今天我做了什麼,得到了什麼。這樣的「睡覺」是件美事,也是對白天所有行動的獎賞。這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精華所在了。

那麼,怎樣運用反饋效應和反饋的技巧才能使反饋達到最好的效果呢?那就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及時地進行自我反饋,避免毫無目的性的學習和對學習結果完全未知的學習方式。二是重視別人所做的評價,認真總結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三是正確對待自己的進步,成功時不驕傲,仍堅持繼續努力;進展不理想時不要喪失信心,決心迎頭趕上。如此,才能利用好反饋效應,不斷地提昇自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