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原則—傾聽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

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女主人公麗萃在一次茶會上專注地聽著一位剛從非洲旅行回來的男士講非洲的所見所聞,幾乎沒有說什麼話,但分手時那位紳士卻對別人說,麗萃是個多麼善言談的姑娘啊!

這就是傾聽別人說話的效果。它能讓你更快地交到朋友,贏得別人的喜歡。當然,傾聽不僅僅是保持沉默,用耳朵聽聽而已。

一個孕婦某天偶爾打開收音機,感覺自己腹中的胎兒踢了自己一腳。第二天又是這樣,第三天依然是這樣。後來科學家發現,原來胎兒可以通過羊水的波紋傾聽外面發生的一切。

傾聽,是人的一生中最初擁有的感觀。

傾聽也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談話藝術,是最受對方青睞的交流方式。人們常說:「上帝給人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其實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

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人一定是一個傾聽者,而不是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的人。

在社交過程中,最善於與人溝通的高手,往往是那些善於傾聽的人。也許在交談過程中她並沒有說上幾句話,但是她一定會得到他人的肯定,認為她是善於言辭的人。

傾聽,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一種讚美。專心地聽別人講話,是你所能給予別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讚美。人們總是更關注自己的問題和興趣,同樣,如果有人願意聽你談論自己,你也會馬上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歷史上相當成功的政治人物,他深知獲取人心的捷徑,就是談論他以為最值得談的事。羅斯福無論接見任何人,不管那個人地位高低,在前一晚肯定要預先閱讀對方感興趣的談話資料。

正是因為羅斯福善用傾聽原則,懂得尊重他人,所以所有見過他的人,無一不對羅斯福頗有好評,這也是他能四次當選美國總統的原因之一。

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聰明的人,藉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西方還有一句著名的話:「雄辯是銀,傾聽是金。」而在我國也一直有著「言多必失」和「訥於言而敏於行」的金玉良言。

傾聽原則不僅能在社交、外交中贏得勝利,更能在營銷中給我們帶來財富。

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在任職初期,對該行業的獨特性知道得很少。當有下屬需要他的幫助時,他幾乎無法告訴他們什麼。但慶幸的是,這位總經理深諳傾聽的技巧,所以不論下屬問他什麼,他總是回答:「你認為你該怎麼做呢?」通常,這麼一問,下屬們會提出各種方法。在傾聽下屬說話中,他瞭解到很多情況,這樣他就可以依據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最後他的下屬總是滿意地離去,心裡還對這位剛上任的老總讚嘆不已。

美國的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公司主管們的平均時間分配是:9%的時間在「寫」,16%的時間在「讀」,30%的時間在「說」,45%的時間在「聽」。可見,在傾聽中實現溝通,實現管理非常必要。

如今,傾聽也被越來越多的公司視為成功管理的必要條件。對於那些渴望事業有成的人來說,學會傾聽已成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職業自覺。

英國管理學家L·威爾德說:「人際溝通始於聆聽,終於回答。」沒有積極的傾聽,就沒有有效的溝通。

很多人認為銷售員在從事銷售時,沉默就意味著缺陷,可是有些時候,言多必然會失。

喬治·吉拉德是當今美國排名第一的汽車推銷員。有一次,一位名人向喬治買車,喬治向他推薦了一種新型車,眼看就要成交了,對方突然決定不買了。對方為何突然變卦呢?喬治百思不得其解。

到了晚上十一點,他忍不住撥了個電話給買主。

買主對他說:「今天下午你並沒有用心在聽我說話,我提到兒子即將進大學就讀,我提到兒子的運動成績與他將來的抱負,我以他為榮,但你沒有任何反應。」

喬治不記得對方曾說過這些事,因為當時他根本沒注意聽。

對方又說:「我看得出來,你正在與另一名推銷員講笑話,這就是你失敗的原因。」

從這件事,喬治得到一點寶貴的教訓:「聽」實在太重要了。自己就由於一時的疏忽,沒注意聽對方談話的內容,沒重視對方有一位值得驕傲的兒子,因而觸怒對方,失去了一筆生意。

心理學研究表明,越是善於傾聽的人,與他人關係就越融洽。因為傾聽本身就是對對方的一種褒獎,你能耐心傾聽對方的談話,等於告訴對方,「你是一個值得我尊敬的人」,對方又怎能不積極回應,表現出對你的好感呢!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合理地應用傾聽原則呢?

第一,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第二,及時用動作和表情給予呼應。

第三,要有必要的沉默。沉默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手段,它看似一種狀態,實際蘊含著豐富的資訊,它就像樂譜上的休止符,運用得當,則含義無窮,真正可以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但沉默一定要運用得體,不可不分場合,故作高深濫用沉默。而且,沉默一定要與語言相輔相成,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第四,要有適時適度的提問。適時適度地提出問題是一種傾聽的方法,它能夠給講話者以鼓勵,有助於雙方的相互溝通。

第五,不要隨便打斷別人講話,要有耐心。巧用傾聽原則,做最會「說話」的人。這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也是一個人具有良好修養的表現。誰都希望別人能夠靜靜地傾聽自己的講話,同樣,別人也希望你能靜靜地傾聽他的講話;誰也不喜歡別人打斷自己的講話,同樣,別人的講話也不希望被你打斷。只有讓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耐心聽取別人的講話,你才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獲得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七種基本需要的一種,而在口語交際中認真虛心聽取對方的講話就是給對方這一心理需要的一種滿足。所以強調要傾聽各種意見—不管是你同意的還是不同意的,願聽還是不願聽,想聽下去還是急於走開,在表面上都要好好聽,不讓對方掃興。

找你說話的人,或者是有事要讓你知道,要同你商量,或者是讓你聽後發表看法,或者是找你宣泄,要你用聽來幫他排解,或者是讓你分享他的成功的喜悅,總之,都是有所為而來的。

如果你冷淡他,拒絕他,不禮貌地走開,或者聽一兩句就貿然打斷,這會給對方一種心理上的挫傷。如果你懂得對方的來意和說話之意,又懂得聽的意義,你就會認真地聽,使對方得到極大的滿足,調適彼此之間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用傾聽的藝術,你就會發現生活簡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