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安東尼·薩繆爾遜(Paul Anthony Samuelson)— 美國凱恩斯主義的代表人物

保羅·安東尼·薩繆爾遜(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15—)是20世紀40年代以來美國著名學者、世界經濟學界巨匠之一。薩繆爾遜研究的內容非常廣泛,涉獵了經濟學幾乎所有領域。尤其是他於1948年發表的《經濟學》這本教科書,頗受重視與歡迎,已被翻譯成德、日、俄、意、匈、葡和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發行,銷量已達1000多萬冊。這部經濟學巨著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制定經濟改革的重要理論根據,並成為目前高等學校經濟學專業的必讀教科書。

祖籍波蘭的薩繆爾遜,1915年3月15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噶里城。他從小生活在環境幽雅、物質豐厚的家庭。他還在學齡前時就已顯露出善於思考、聰明伶俐,而強於同齡的其他兒童,因此備受雙親的寵愛。從進入小學到初中和高中階段,薩繆爾遜一路「閃光」,因智力超群而接連跳級,15歲便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專業。

進入大學後,從中學時代就已顯示出「大有潛力可挖」的薩繆爾遜更似如魚得水。他總是充分利用時間,博覽群書,雖初入大學但卻沉著穩重、喜歡獨立思考。對前人的理論他一貫持審視態度,細心去尋找其中不完善或不合理之處,」即使是極細微的問題也從不輕易放過。平時,他愛好廣泛,課餘對物理學、數學等課程也有著濃厚的興趣。1935年,薩繆爾遜以A級生的優異成績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並考入了哈佛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班。

著名學府哈佛大學,使薩繆爾遜廣開眼界。這裡不僅學術空氣更加濃厚,資料更為豐富,而且學術思想、甚至學術流派更為活躍,這就更加促使了20歲的薩繆爾遜開動敏捷的思維機器,去博采眾長,接受新事物的熏陶,很快就成為最優級生。一年以後,他便摘取了哈佛大學碩士學位,並以獨特的形象贏得了該校經濟學界權威人士漢森·阿爾文教授的青睞,收他為助手。此舉,對薩繆爾遜日後在經濟學海洋的深入鑽研、不斷探求大有裨益。

1936年,英國內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發表了最有影響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一書後,美國許多經濟學者包括原先反對凱氏的「國家干預政策,提倡自由放任」的漢森,都轉而成為把凱恩斯主義介紹到美國的積極分子。薩繆爾遜協助他的老師,不僅把凱恩斯主義介紹給美國人,而且對它還進行了補充。於是漢森和薩繆爾遜便以凱恩斯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現在美國經濟政治舞臺上,而且薩繆爾遜在對凱思斯主義的研究上,要比他的老師深入得多。

薩繆爾遜在系統地研究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全新眼光來研究凱思斯主義。他首先注意到了「乘數論」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關係,巧妙地把兩者合為一體。在1939年發表了處女作《乘數分析與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並首先提出經濟波動的模型,指出政府開支對國民收入的重大作用。這一首創性的研究成果,後來被西方經濟學界肯定為是他在經濟週期理論方面的一個重要貢獻。

1940年,他受聘到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任教,次年發表《經濟理論運算的重要性》的長篇論文,並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這篇論文由於是以物理學觀點和古典數學方法來引證和推理,故被認為是數理經濟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作。為此,他於同年被哈佛大學授予戴維·A沃爾斯獎,當年被聘到美國政府資源計畫局工作。

1944年,薩繆爾遜被提昇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和輻射實驗室經濟學研究員。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被聘到美國戰時生產局和戰爭動員重建辦公室任職,並擔當美國財政部的經濟顧問。從而,使他有了把經濟理論應用於實際工作和在實踐中證實其理論是否科學的機會,同時,也使他有了搜集資料為以後研究奠定基礎的條件。

薩繆爾遜對資產階級經濟理論的研究,遍及各個領域。他通過對各種問題的考察,採用多種數學方法,對靜態、比較靜態、動態這三者的聯繫和區別,均作了精闢的論述。從而,對當代資產階級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等許多理論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普通均衡論方面,他對於希克斯關於靜態一普通均衡穩定條件給予了補充和發展。對均衡的極大條件、均衡位移和提·查特萊爾原理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列舉了頗有說服力的經濟實例,來說明數理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在福利經濟學方面,他把這一領域的各種先驅學說作為基礎,此後,形成了自己的新福利經濟學,並與漢森一起創立了國家福利論。該理論被西方經濟學界譽為福利經濟學系統罕見的理論之一。

在國際貿易理論方面,他對「赫克雪爾一俄林」的比較成本學說定理進行了補充,嚴密論證了貿易國之間的生產要素價格趨向均等的條件,從而西方人士公認這是「赫克雪爾一俄林一薩繆爾遜」模型。他的關於國際貿易對貿易國利益的闡述,被各資本主義國家確定是對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重要發展之一。

鑑於薩繆爾遜對經濟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重要研究,1947年麻省理工學院提昇他為經濟學教授,同時被美國經濟學會吸收為會員,並授子他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章。

1948年,薩繆爾遜發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經濟學》,該書一出版就頗受歡迎,並很快被譯成多種文字版本。這部巨著對經濟學的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這三大部分均作了專門論述,使讀者清楚地看到他從總量經濟學到個體經濟學,從生產到消費,從經濟思想到經濟制度都與前人有所不同。不僅如此,這部巨著在內容、風格方面也獨具匠心,歷代名人警句作開頭,全章的主題概括得言簡意賅。讀者讀這部著作時,並不會覺得枯燥無味,而似乎是讀一部具有文學色彩的史書。理論深坳、風格新穎的《經濟學》巨著的發表,為其理論的普及和推廣創立了良好的條件。

1953年,薩繆爾遜受聘到美國預算局工作,為克服50年代美國「艾森豪威爾停滯」出謀劃策。

1958年,他與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線性規畫與經濟分析》,為在經濟學領域開創經濟計量學發揮了巨大作用。

1959—1960年,他受命擔任美國總統事務委員會調查諮詢顧問和國家計畫局經濟顧問。

薩繆爾遜的經濟學術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在1961年。是年,他在《經濟學》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論體繫命名為「新古典綜合學派」,受到經濟學界的推崇,被擁戴為本年度經濟學會會長。

在肯尼迪和約翰遜當政八年的60年代期間,美國經濟出現了所謂「戰後繁榮時期」,從而凱恩斯主義的代表人物,兩位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薩氏也就成了有功之臣,被譽為美國的凱恩斯,經濟成就也被視為新古典綜合派的輝煌功績。然而,在許多難得的榮譽中,最令薩繆爾遜激動不已的是於1970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他成為美國經濟學界打開諾貝爾科學大門的先鋒。當有人問他成才之道時,他首推恩師指導,並把這一條當作自己獲取成功的秘訣傳授給崇拜者。享受諾貝爾科學獎殊榮的薩氏並未就此沾沾自喜,偃旗息鼓,而是繼續鼓滿船帆,在科學海洋中不斷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當然,從60年代後期開始,因經濟危機導致生產停滯,人們開始懷疑「美國凱思斯」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是否還靈驗。尤其80年代初,柴契爾夫人擔任英國首相後,啟用貨幣主義取得一定成效,雷根總統也信奉貨幣主義。於是薩繆爾遜開始遭冷遇,對政府經濟政策制定的影響也下降到了最低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