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的家庭防治

(一)病因

慢性腹瀉是臨床較常見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其主要癥狀是反復發作的排便次數多,糞便稀薄或帶粘液。在病程中,往往惡化與好轉交替出現,這種腹瀉常發生在清晨或進食後不久。大便培養常無細菌生長。久病後會出現身體虛弱。

(二)癥狀

慢性腹瀉通常分為三種類型:①脾胃虛弱型:大便時溏時瀉;②脾腎陽虛型:以黎明前瀉為特徵;③肝氣乘脾:腹瀉每與精神、情緒有關。

(三)家庭推拿

患者先取仰臥位,家人坐或立於病人的右側,用四指摩推和拇指晃推腹部,摩時按圓形、順時針方向進行,可反復施術數十次,使熱量深透于胃腑,這樣可恢復脾胃功能。佐以抹法,在腹部以胃腸的順序進行施術,故有「抹而順之」之說。爾後,用左右10個指頭分別擠捏兩下肢,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反復擠捏5~10次,並點揉足三里、三陰交;點抖神厥、氣海、關元等穴數次。上法做完後,患者俯臥,術者在病人背部用右手的食、中指在脊柱兩側的督脈和膀胱經上抹脊3~5次,以皮膚紅潤發燙為好。再點揉脾胃俞、大腸俞、腎俞穴,上法全過程需20分鐘左右。

在治療慢性腹瀉過程中,還應注意隨病情的輕重、體質的變化而進行手法的加與減。例如,脾胃虛弱明顯者,就以摩推腹部和擠捏兩下肢脾胃經為主,點揉脾胃俞、大腸俞、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佐以抹督脈、膀胱經(脊柱兩側)。又如,腎陽不足或脾腎陽虛者,每見清晨五更時瀉,身體惡寒,面色咣白,四肢怕冷等症,就以抹脊柱兩側的膀胱經、督脈為主,腹部手法為輔。採用針對性治療,效果會更好。(四)注意事項

1.慢性腹瀉乃屬祖國醫學泄瀉範疇,張景岳曰:「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蓋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則水谷熟腐而化氣化血,以行營衛,若飲食不節,起居不時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致合汙下降而瀉利作矣」。故在治療本病時以治脾著手,頗受效益。

2.慢性腹瀉一症,從治療原則來說,因於寒者,溫而止之;因於虛者,補而止之。此類患者多由久病,久瀉體質虛弱,損傷腎陽,導致火不暖土,脾陽亦衰,故在治療時宜溫宜補為法,兼為脾腎兩髒為是。

3.以中醫理論而言,推拿治療本病是從整體出發,依據五臟六腑,經絡、穴位、腠理的聯繫和統一性,在身體上採用走線、落點、帶面,從外及內、由表及裡推拿,使五臟六腑、陰陽、營衛氣血歸於平衡,正氣康復而疾病痊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