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設計風格

長期以來,德國的設計保持著功能良好、理性可靠的形象,德國的設計師們通常把設計看作是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合理和有序的有效手段,他們的設計作品自然是重技術、重功能,強調系統性、邏輯性和秩序感的。德國設計的這種總體特徵在平面設計領域也不例外,在其平面設計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簡潔明確、高度理性化和功能化的特點,平面設計語言往往嚴肅工整、簡單明瞭、主題突出。

縱觀世界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歷程,德國平面設計無論在技術方面還是在風格方面都為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成熟做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初,德國平面設計師盧西恩·伯哈德(Lucien Bemhard)、漢斯·歐特(Hans Rudi Erdt)等人的作品中顯示出了一種更加純淨和簡潔的特徵,他們的作品被稱為「海報風格」。作為「海報風格」代表人物的盧西恩·伯哈德開始強調在設計中做減法,強調簡化的造型,他的作品和風格預示著現代主義的刺激和活力。伯哈德1905年為普萊斯特火柴公司設計的招貼中,僅採用最簡潔的兩根火柴的視覺形象來有力地突出資訊。同時,色彩成為重要的視覺傳達元素,文字所使用的鮮明的藍色和黃頭的大紅火柴,與深棕色背景形成對比,給人較強的視覺感受。在後來的多幅作品中,伯哈德反復使用通過平涂的簡潔產品形象和產品名稱來創作招貼的方法。

幾乎同一時期,慕尼黑的「德國工業同盟」把包括平面設計在內的德國設計進一步推向了簡潔清晰和功能化。其代表人物彼德·貝倫斯被譽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開創了現代平面設計圖形語言的先河。他在無裝飾線字體方面做出了創新,為AEG公司設計了一系列簡潔嚴謹、高度統一的標誌、廣告、產品目錄等,成為最早的企業形象設計成功範例。

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設計學校,在20世紀現代設計史上所居的地位迄今未有任何團體和機構能夠超越。而莫霍伊·納吉、約翰尼斯·伊頓和赫爾伯特·拜耶等人則對包豪斯的平面設計思想和教育體系的形成功不可沒。約翰尼斯·伊頓開設的基礎課程包括色彩學、造型材料與質感研究、形態的研究、造型與節奏等內容,成為重科學性和理性的現代設計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作為包豪斯優秀畢業生的赫爾伯特·拜耶則通過在字體、書籍封面、插圖和海報等平面設計領域的出色表現讓包豪斯的設計理念在設計實踐中得到完善(圖7—3)。莫霍伊·納吉不僅將包豪斯的設計基礎課教學系統進一步科學化、合理化,同時憑藉其在20世紀30年代成功的設計實踐和移居美國後的一系列實驗與教學探索影響了整整幾代設計師。

「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的戰後重建進程很快,在設計界則成立了繼包豪斯之後又一所具有世界性意義的設計學院,同時湧現出不少享譽世界的平面設計師。1953年成立的烏爾姆設計學院是戰後德國最重要的設計教育和研究機構,在包豪斯的設計思想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功能主義美學思想,形成德國新理性主義技術美學思想,建立了科學的系統設計理論,培養了新一代設計師,對戰後德國設計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時任烏爾姆設計

學院院長的托馬斯·馬爾多納多在教學中設置了數學、人機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資訊理論等課程,將設計引入了嚴謹的科學範疇,使設計和設計教學繼續往科學化和系統化的方向發展。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平面設計建立在理性主義和功能主義的基礎上,代表了戰後德國平面設計的最高水準和典型的德國設計風格特徵。

在戰後對世界平面設計發展產生較大影響的平面設計師中,被譽為「用圖像說話的大師」的奧托·艾舍爾,視覺詩人岡特·蘭堡與金特·凱澤,還有新一代的先鋒人物沃爾夫岡·魏因加特各因其卓越的才華而彪炳史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