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猶太人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其生活在國外的僑民和同胞。有些人雖然已在海外生活了許多年,甚至許多代,但與母國之間仍有一種割不斷的聯繫。這種以血緣、宗教、文化為紐帶的聯繫,使他們對母國始終懷著特殊的感情。然而,海外猶太人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卻與一般國家與其海外的僑民或族裔之間的關係有所不同。
第一,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其民族主體,即本民族的大多數人,肯定都生活在國內,在海外的僑民或族裔只是少數人。但對於以色列來說,生活在國外的猶太人卻比在國內的猶太人多。儘管幾十年來,以色列猶太人與國外猶太人之間人數的差距已逐漸縮小,但以色列猶太人的數量要趕上國外猶太人還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第二,世界上其他各個民族人口的流動方向一般都是從國內嚮國外流動,而只有猶太人的流動與其他國家相反,是從世界各地向以色列流動,他們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返回」他們兩千年前的「祖國」。
第三,最重要的不同是,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會允許生活在國外的人,即使是本國的僑民或族裔,擁有任意返回國內定居,並獲得公民權的權利。而以色列在其頒布的《回歸法》中卻明確給予了海外猶太人這種權利。
以色列獨立後曾提出兩大目標:一是要把以色列建成返回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的天堂和樂土;二是要使以色列成為世界猶太人的精神源泉和感情凝聚的中心。
猶太人從國外移居以色列被稱為「阿里亞」,意為「上升」,即從流散的地方上升到以色列這個猶太人的天堂。新來的移民被稱為「歐里姆」,意為「上升者」。對於那些繼續生活在國外的猶太人來說,以色列應該是他們的祖國和精神中心,同時也是他們的保護者和代言人。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穆斯林國家和蘇聯發生了歧視猶太人和限制猶太人出境的事件,以色列政府便出面與這些國家交涉,保護這些猶太人。
從法律上說,只有生活在以色列的猶太人才具有以色列國籍,世界上多數猶太人並不具有以色列國籍。但是,也有些國家,如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與以色列簽署過雙重國籍條約,這些國家的猶太人可以在取得以色列的國籍後,仍保留原來的國籍,如美國猶太人中就有近50萬人擁有以色列國籍。
以色列與海外猶太人的關係
除了一般的民族與國家間的關係之外,海外猶太人與以色列之間還有一種強烈的精神聯繫。雖然猶太人在古代就離開了巴勒斯坦,散居在世界各地,但他們對那裡始終保持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和精神聯繫,把它視為故國和宗教聖地。猶太人與聖地之間的精神聯繫,反映在他們的宗教信仰及生活習俗中。猶太人千百年來有一句著名的祈禱詞:「明年在耶路撒冷」,便表達了他們對聖地的嚮往,表達了他們希望有朝一日重返聖地的信念。這種精神聯繫歷千年而不衰,已成了猶太教信仰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使猶太人流而不滅、散而不亡的一種凝聚力。
由於以色列與海外猶太人有著這樣一種與眾不同的特殊聯繫,有時,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一方面,許多世紀來猶太人受歧視,受迫害,甚至遭到屠殺,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家,無論在事業上如何成功,他們對自己的未來總有一種無法把握的感覺。以色列成立後,這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就有了一種安全感,至少危險時有了一條退路。因此,許多人很自然地把以色列看自己的靠山,希望它繁榮和強盛,一般也都很樂意從精神和物質上對以色列給予支持。許多猶太人(尤其是猶太復國主義者)還認為,只有生活在以色列,猶太人才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否則,無論他們居住在什麼地方,也無論他們的處境如何優越,他們都仍然處於「流散」中。本—古里安曾說過,以色列是為全世界的猶太人而建立的。一旦以色列在海外猶太人心目中失去了「祖國」的地位,這個國家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理由。同樣,無論是人口來源還是經濟來源,以色列的建立和存在確實也要依賴海外猶太人。梅厄夫人是這樣說的:沒有移民,我們何來國家。
另一方面,許多猶太人已經在他們居住的國家中安居樂業、繁衍生息,成為當地社會的一部分。以色列國的成立,給他們在政治上和心理上都帶來一種困難的處境。他們在政治上是應該忠於以色列還是忠於居住國?以色列頒布的《回歸法》對他們的政治和社會地位會產生什麼影響?這是否會導致所在國出現反猶排猶活動?50年代,一些美國猶太社團領袖就曾公開發表聲明,反對他們是仍處於流散中的說法。他們強調,現在美國就是他們的祖國,他們的忠誠只屬於美國。針對這種情況,本—古里安解釋說:「儘管以色列向所有的猶太人開放,但以色列只代表它自己的公民,而不代表其他國家的猶太人。海外猶太人與以色列的聯繫只是基於共同的精神和文化遺產,基於對產生了猶太人和《聖經》的土地的歷史感情······但這種聯繫,無論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都不具有任何政治意義。」他還說,「國外的猶太人不必是以色列事業的參加者,作為'幫助者'就行了。」
六天戰爭與海外猶太人
六天戰爭是海外猶太人與以色列關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果說在此之前,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人在海外猶太人中仍只佔少數的話,那麼正是這場戰爭使許多猶太人成為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支持者。當中東局勢趨于緊張時,海外猶太人的眼光都轉向了這個地區,他們為以色列的安全擔憂,不知道這個小小的猶太人國家是否能在受到蘇聯支持的、看起來十分強大的阿拉伯世界的包圍中生存下去。隨著戰局的發展變化,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也經歷了激烈的波動起伏,從憂心忡忡,到目瞪口呆,再到欣喜若狂。以色列軍隊在戰場上旋風般的勝利,在海外猶太人心中激起了一種空前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激起了一股支持以色列的狂熱勢頭。
在六天戰爭期間和戰後的一兩個月裡,在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阿根廷、巴西、南非等猶太人聚居的國家中,人們紛紛舉行集會、遊行,聲援以色列並慶祝以色列的勝利;他們發瘋似地購買以色列發行的國家債券(僅在1967年下半年,美國猶太人購買的以色列國家債券就達一億美元),海外猶太人的捐款也像雪片般地飛向以色列(在1967年戰爭後的半年時間裡,海外猶太人就通過猶太辦事處向以色列提供不少於3.46億美元的捐款);許多猶太社區都組織了赴以訪問團,前往以色列同當地猶太同胞分享勝利,並帶去了大量的捐贈錢物;在戰後的一段時間裡,前來以色列定居的猶太移民人數也驟然增加(1967—1973年約有20萬人到以色列定居),而且有很一大部分移民是來自歐、美、南非等富裕國家;在這些國家裡,參加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和活動的人也驟然增多。總之,六天戰爭極大地拉近了以色列與海外猶太人之間的距離。
海外猶太人對以色列的支持
以色列與海外猶太人之間主要通過幾個國際性猶太人組織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牠們是: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1897年成立)、猶太民族基金會(1901年成立)、猶太辦事處(1929年成立)、青年阿里亞(1932年成立)。這些組織都在以色列建國前就已存在,總部都在以色列。牠們都是不受以色列政府管轄的國際性組織,從政策制定、管理運作到經費籌措、人員聘用等都是獨立的。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猶太辦事處和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了,前者代表的是全世界所有的猶太人,後者代表全世界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實際上這兩個組織在許多方面是重合的。
這些猶太組織在猶太人集中的國家,如美國、法國、南非等,都有分支機構,並深入到各個較小的猶太社團中。牠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各國為以色列募集資金、動員和組織猶太人移居以色列,另外牠們也通過舉辦展覽、舉行學術研討會、教授希伯來語等活動,在世界各國保持和宏揚猶太文化。
人們形象地把這些國際性猶太人組織比作像一條條大血管,一端連著以色列,另一端連著世界各地的猶太社團。通過牠們,源源不斷的移民、金錢和各種物資從世界各地輸往以色列,同時,以色列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也通過牠們深入傳播到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中。
另外,各國猶太人利用他們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以及他們手中的選票,對所在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施加影響,使之在國際事務中偏向以色列。這一點在猶太人較多的美國尤為明顯。儘管猶太人只佔美國人口的3%,但由於一方面美國猶太人財力雄厚,在經濟、法律、學術、娛樂界極有影響,另一方面美國猶太人在大選中投票率高,選票集中,因此對美國政府和社會的影響很大。美國在阿以衝突中一直採取親以政策,同以色列保持著「特殊關係」,猶太院外集團對美國國會和政府的影響在其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以至於有人把美國猶太院外集團稱為「在另一條戰線作戰的以色列軍隊」。確實,要是沒有海外猶太人在政治、經濟上的幫助,以色列要取得後來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蘇聯猶太人問題
蘇聯是其猶太人口僅次於美國和以色列的國家。據估計,1969年蘇聯的猶太人口為226.8萬,也有人認為這一數字實際應為300萬。由於有重視學習和教育的傳統,蘇聯猶太人的文化素質較高,在教育、科學、文化界中有不少傑出人物。
以色列建國初期,以蘇關係一度較好,蘇聯國內猶太人的處境也較好。但隨著以色列在外交上倒向美國,尤其是1953年發生指控克里姆林宮幾位猶太醫生企圖謀害史達林的案件後,以蘇關係急劇惡化。蘇聯官方公開批判「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其國內的猶太人也開始受到不公正對待。例如,猶太人的宗教、文化活動受到限制,意第緒語的使用也受到干預,另外,猶太人還被從一些敏感的部門,如外交、內務、軍隊等部門中清除出來。以蘇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蘇聯對其國內猶太人移居以色列的限制。
1966年以前,儘管以蘇關係已很冷淡,但蘇聯仍以「同家人團聚」為理由,允許少量猶太人(每年約1,000—2,000人)移居以色列。但從1966年下半年起,由於以色列和美國的一些猶太團體對蘇聯的猶太人政策進行了攻擊,蘇聯官方一怒之下對猶太人外移進行了更加嚴格的限制。1967年戰爭後,蘇以關係進一步惡化,猶太人外移的門被澈底關死了。一方面受以色列六天戰爭勝利的鼓舞,另一方面對蘇聯當局控制政策的不滿,格魯吉亞、烏克蘭和立陶宛等地的一些猶太人以靜坐、絕食甚至遊行等方式要求當局允許他們移居國外。以色列、美國的一些猶太組織對蘇聯猶太人的行動給予了聲援,許多人前往蘇聯大使館門前示威抗議;有的宗教團體還組織大規模「為蘇聯猶太人祈禱」活動;甚至向聯合國呼籲。以色列梅厄政府發表聲明,指責蘇聯當局對其國內猶太人的迫害和限制。美國國務院也以取消貿易最惠國地位相威脅,要求蘇聯放寬其猶太移民政策。
蘇聯一方面對以色列和世界猶太人組織進行反擊,指責牠們干涉蘇聯的內政,煽動猶太人鬧事,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作出一些讓步,放寬對猶太人外移的限制。1970年有近2,000人被允許外移,1971年、1972年、1973年的外移猶太人分別達到了1.3萬、3.1萬、3.2萬人。但蘇聯的這種做法卻又引起了與其友好的一些阿拉伯國家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