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屬植物的種類

仙人掌屬植物全世界約有250種,原產美洲熱帶至溫帶地區,從加拿大南部至阿根廷南部有分布,主產墨西哥、秘魯和智利。大部分種被引種栽培,其中不少於20種在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歸化。我國引種栽培約30種,其中4種在南部及西南部歸化。屬名模式為Cactus opuntia L.以下為仙人掌屬植物的特徵。

肉質灌木或小喬木。莖直立、匍匐或上升,常具多數分枝,分枝側扁、圓柱狀、棍棒狀或近球形,稀具棱或瘤突,

綠色,稀淡紫色,節縊縮,節間散生小窠;小窠具綿毛、倒刺剛毛和刺;刺針形、鑽形、剛毛狀或(背腹)扁平,直伸或彎曲,有時基部具鞘。葉鑽形、針形、錐形或圓柱狀,先端極尖至漸尖,無脈及葉柄,肉質,早落,稀宿存。花單生於二年生枝上部的小窠,無梗,白天開放,兩性,稀單性;花託大部分與子房合生,僅先端略高齣子房,外面散生小窠以及與葉同形的鱗片,小窠具短綿毛、倒刺剛毛,通常具刺;花被片多數,貼生於花托簷部,開展或直立,外輪較小,內輪花瓣狀,黃色至紅色;雄蕊多數,螺旋狀著生於花托喉部,開展或直伸,短於或長於內輪花被片;蜜腺腔(nectar—chamber)通常發育。子房下位,側膜胎座;胚珠多數至少數;花柱圓柱狀或基部上方膨大;柱頭5~10,長圓形至狹長圓形、直立至開展。漿果球形、倒卵球形或橢圓球形,紫色、紅色、黃色或白色,肉質或乾燥,頂端截形或凹陷;小集散生,具短綿毛和倒刺剛毛,通常具刺。種子多數至少數,稀單生,具骨質假種皮,白色至黃褐色,腎狀橢圓形至近圓形,邊緣有時具角,無毛,稀被綿毛;種臍基生或近側生;胚彎曲;子葉葉狀,肥厚。

有重要經濟價值的仙人掌屬植物有仙人掌(Opuntiastricta var.dillenii)、梨果仙人掌(O.ficus-indica)、單刺 仙人掌(O.monacantha)和胭脂掌(O.cochinellifera)。 以下是這四種仙人掌的分種檢索表和特徵介紹。

分種檢索表

1.花被片開展,黃色至橙紅色;雄蕊開展,短於內輪花被片,花絲淡綠色至黃色,花藥黃色。

2.刺(1~)3~10,粗鑽形,多少開展,內彎,黃色,具淡褐色橫斑;瓣狀花被片檸檬黃色;柱頭5;漿果每側具5~10個具鑽形刺的小窠··········1.仙人掌O.stricta (Haw.)Haw.var.dillenii (Ker-Gawl.) Benson.

2.刺1~5,針狀,直立或開展,直伸或略彎曲,白色,或灰色具黑褐色尖頭,或缺失;瓣狀花被片深黃色至橙紅色;柱頭6~10;漿果每側具10~35個無刺或具少數剛毛狀刺的小窠。

3.分枝淡綠至灰綠色,無光澤,厚而平坦,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小窠墊狀,無刺或具1~5根開展的針狀至剛毛狀白色刺;瓣狀花被片橙黃、深黃或紅色;花絲淡黃色;漿果每側具25~35個小窠·

······2.梨果仙人掌O).ficus-indica (L.)Mill.

3.分枝鮮綠色,具光澤,薄而波皺,基部漸狹至柄狀;小窠結節狀,具1~2(~3)根直立的針狀灰色刺,刺先端黑褐色,有時嫩枝小窠無刺,老時長刺;瓣狀花被片深黃色;花絲淡綠色;漿果每側有10~15(~20)うシ料····················3.官ン

O.monacantha (Wild.)Haw.

1.花被片直立,紅色;雄蕊直立,長於內輪花被片,花絲和花藥紅色

4.胭脂掌 O.cochinellifera (L.)Mill.

1.仙人掌 Opuntia stricta

1a.縮刺仙人掌(原變種)Opuntia stricta var.stricta分枝狹橢圓形、狹倒卵形或倒卵形,長15~25厘米,寬7~13厘米;刺不發育或單生於分枝邊緣的小窠上。產墨西哥東海岸、美國南部及東南部、巴哈馬群島;在法國東南沿海和澳大利亞歸化。我國福建等地有零星栽培,但未見野生。

1b.仙人掌 Opuntia stricta var.dillenii 叢生肉質灌 木,高(1~)1.5~3米。上部分枝寬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0~35(~40)厘米,寬7.5~20厘米,厚達1.2~2厘米,先端圓形,邊緣通常不規則波狀,基部楔形或漸狹,綠色至藍綠色,無毛;小窠疏生,直徑0.2~0.9厘米,明顯突出,成長後刺常增粗並增多,每小窠具(1~)3~10(~20)根刺,密生短綿毛和

倒刺剛毛;刺黃色,有淡褐色橫紋,粗鑽形,多少開展並內彎,基部扁,堅硬,長1.2~4(~6)厘米,寬1~1.5毫米;倒刺剛毛暗褐色,長2~5毫米,直立,多少宿存;短綿毛灰色,短於倒刺剛毛,宿存。葉鑽形,長4~6毫米,綠色,早落。花輻狀,直徑5~6.5厘米;花托倒卵形,長3.3~3.5厘米,直徑1.7~2.2厘米,頂端截形並凹陷,基部漸狹,綠色,疏生突出的小窠,小窠具短綿毛、倒刺剛毛和鑽形刺;等狀花被片寬倒卵形至狹倒卵形,長10~25毫米,寬6~12毫米,先端極尖或圓形,具小尖頭,黃色,具綠色中肋2瓣狀花被片倒卵形或匙狀倒卵形,長25~30毫米,寬12~23毫米,先端圓形、截形或微凹,邊緣全緣或淺嚙蝕狀;花絲淡黃色,長9~11毫米;花藥長約1.5毫米,黃色;花柱長11~18毫米,直徑1.5~2毫米,淡黃色;柱頭5,長4.5~5毫米,黃白色。漿果倒卵球形,頂端凹陷,基部多少狹縮成柄狀,長4厘米,直徑2.5~4厘米,表面平滑無毛,紫紅色,每側具5~10個突起的小窠,小窠具短綿毛、倒刺剛毛和鑽形刺。種子多數,扁圓形,長4~6毫米,寬4~4.5毫米,厚約2毫米,邊緣稍不規則,無毛,淡黃褐色。花期6—10(—12)月份。

原產墨西哥東海岸、美國南部及東南部沿海地區、西印度群島、百慕大群島和南美洲北部;在加那利群島、印度和澳大利亞東部逸生;我國於明末引種,南方沿海地區常見栽培,在廣東、廣西南部和海南沿海地區為野生。通常栽作圍籬,莖僅供藥用,漿果酸甜可食。

2.梨果仙人掌 Opuntia ficus-indica

肉質灌木或小喬木,高1.5~5米有時基部具圓柱狀主幹。分枝多數,淡綠色至灰綠色,無光澤,寬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圓形,長(20~)25~60厘米,寬7~20厘米,厚達2~2.5厘米,先端圓形,邊緣全緣,基部圓形至寬楔形,表面平坦,無毛,具多數小窠;小窠圓形至橢圓形,長2~4毫米,略呈墊狀,具早落的短綿毛和少數倒刺剛毛,通常無刺,有時具1根開展的白色刺;刺針狀,基部略背腹扁,稍彎曲,長0.3~3.2厘米,寬0.2~1毫米;短綿毛淡灰褐色,早落;倒刺剛毛黃色,

易脫落。葉錐形,長3~4毫米,綠色,早落。花輻狀,直徑7~8(~10)厘米;花托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4~5.3厘米,先端截形並凹陷,直徑1.6~2.1厘米,綠色,具多數墊狀小窠,小窠密被短綿毛和黃色的倒刺剛毛,無刺或具少數剛毛狀細刺;尊狀花被片深黃色或橙黃色,具橙黃色或橙紅色中肋,寬卵圓形或倒卵形,長0.6~2厘米,寬0.6~1.5厘米,先端圓形或截形,有時具驟尖頭,邊緣全緣或有小牙齒;瓣狀花被片深黃色、橙黃色或橙紅色,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2.5~3.5厘米,寬1.5~2厘米,先端截形至圓形,有時具小尖頭或微凹,邊緣全線或嚙蝕狀;花絲長約6毫米,淡黃色;花藥黃色,長1.2~1.5毫米;花柱長15毫米,直徑2.5毫米,淡綠色至黃白色;柱頭(6~)7~10,長3~4毫米,黃白色。漿果橢圓球形至梨形,長5~10厘米,直徑4~9厘米,頂端凹陷,表面平滑無毛,橙黃色(有些品種呈紫紅色、白色或黃色,或兼有黃色或淡紅色條紋每側有25~35個小窠,小窠有少數倒刺剛毛,無刺或有少數細刺。種子多數,腎狀橢圓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厚1.5~2毫米,邊緣較薄,無毛,淡黃褐色。花期5—6月份。

本種為熱帶美洲乾旱地區重要果樹之一,有不少栽培品種,漿果味美可食,植株可放養胭脂蟲(Dactylopius coc—cus)生產天然洋紅色素。

本種分枝和刺的形狀以及花色變異幅度大,分枝寬橢圓形和具針狀刺的野生植株引種到溫室栽培後,分枝通常延長,刺退化成剛毛狀或缺失。

3.單刺仙人掌 Opuntia monacantha

肉質灌木或小喬木,高1.3~7米(見圖2—2:4~7),老株常具圓柱狀主幹,直徑達15厘米。分枝多數,開展,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7.5~12.5厘米,先端圓形,邊緣全緣或略呈波狀,基部漸狹至柄狀,嫩時薄而波皺,鮮綠而有光澤,無毛,疏生小窠;小窠圓形,直徑3—5毫米,具短綿毛、倒刺剛毛和刺;刺針狀,單生或2(—3)根聚生,直立,長1~5厘米,灰色,具黑褐色尖頭,基部直徑0.2~1.5毫米,有時嫩小窠無刺,老時生刺,在主幹上每小窠可具10~12根刺,刺長達7.5厘米;短綿毛灰褐色,密生,宿存;倒刺剛毛黃褐色至褐色,有時隱藏於短綿毛中。葉鑽形,長2—4毫米,綠色或帶紅色,早落。花輻狀,直徑5~7.5厘米;花托倒卵形,長3厘米,先端截形,凹陷,直徑1.5~2.2厘米,基部漸狹,綠色,無毛,疏生小窠,小窠具短綿毛和倒刺剛毛,無刺或具少數剛毛狀刺;烏狀花被片深黃色,外面具紅色中肋,卵圓形至倒卵形,長0.8~2.5厘米,寬0.8~1.5厘米,先端圓形,有時具小尖頭,邊緣全緣;瓣狀花被片深黃色,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2.3~4厘米,寬1.2~3厘米,先端圓形或截形,有時具小尖頭,邊緣近全緣;花絲長12毫米,淡綠色;花藥淡黃色,長約1毫米;花柱淡綠色至黃白色,長12~20毫米,直徑約1.5毫米;柱頭6~10,長4.5~6毫米,黃白色。漿果梨形或倒卵球形,長5~7.5厘米,直徑4~5厘米,頂端凹陷,基部狹縮成柄狀,無毛,紫紅色,每側具10~15(~20)個小窠,小窠突起,

具短綿毛和倒刺剛毛,通常無刺。種子多數,腎狀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厚1.5毫米,淡黃褐色,無毛。花期4-8月份。

原產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及阿根廷,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在熱帶地區及島嶼常逸生;在溫暖地區植作圍籬,漿果酸甜可食,莖僅為民間作為草藥使用。

4.胭脂掌 Opuntia cochinellifera

肉質灌木或小喬木,高2—4米(在原產地可高達9米)(見圖2—1:5),圓柱狀主幹直徑達15~20厘米。分枝多數,橢圓形、長圓形、狹橢圓形至狹倒卵形,長8~40(~50)厘米,寬5~7.5(~15)厘米,先端及基部圓形,邊緣全緣,厚而平坦,無毛,暗綠色至淡藍綠色;小窠散生,直徑約2毫米,不突出,具灰白色的短綿毛和倒刺剛毛,通常無刺,偶于老枝邊緣小窠出現1~3根刺;刺針狀,淡灰色,開展,長3~9毫米,基部直徑約1毫米;倒刺剛毛多數,褐色,早落。葉鑽形,長3~4毫米,綠色,早落。花近圓柱狀,直徑1.3~1.5厘米;花托倒卵形,長2.5~3.5厘米,先端截形,頂部凹陷,暗綠色,無毛,具稀疏的小集,小窠無刺,具短綿毛和倒刺剛毛;花被片直立,紅色,等狀花被片鱗片狀,寬三角形或半圓形,長5~12毫米,寬6~9毫米,先端圓形或極尖,邊緣全緣,瓣狀花被片卵形至倒卵形,長13~15毫米,寬6~10毫米,先端極尖至鈍圓,邊緣全緣或波狀;花絲紅色,直立並外伸,長30~40毫米;花藥粉紅色,長1.5毫米;花柱粉紅色,長40~45毫米,直徑1~1.5毫米,基部增粗;柱頭6~8,長3毫米,淡綠色。漿果橢圓球形,長3~5厘米,直徑2.5~3厘米,無毛,紅色,每側有10~13個小而略突起的小窠,小窠無刺。種子多數,近圓形,直徑約3毫米,厚1.5毫米,無毛,淡灰褐色。花期7月份至翌年2月份。

原產墨西哥,世界熱帶地區廣泛栽培,在印度、夏威夷、澳大利亞等地歸化。

本種是胭脂蟲的主要寄主之一,在苯胺染料發明以前,曾被大量種植生產洋紅染料。目前主要栽培作綠籬和供觀賞,漿果可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