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以儒家思想治國,而儒家最主要的理念就是以禮治國。我國很早就被譽為「禮儀之邦」,若干有德行的人也被稱為謙謙君子,而這都源自於我們對於禮法本身的尊重和傳承。北京大學法學系教授姜明安先生認為,我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禮」的概念之所以被如此重視,這與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道德約束力分不開的,道德作為一種約束,作用絕不亞於今天的法律。
禮從夏朝承襲下來,歷經百世依然可以為人們所知,這是何故?那是因為不管山河幾番輪換,人之仁心卻是千古不變。只要作為心之本性的仁未變,所立之禮雖千萬變,總不出乎此生命之理。況且,如果不是因為禮和人之本心契合,在行禮的時候不就成了「違仁」之舉嗎?生命一旦如此,就會滯塞,人就會踟躕不安,禮又豈能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的「禮」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承性。而作為國人,我們就更是應該知禮、識禮、懂禮、行禮。
中國古代的儒生起碼要掌握六項基本技藝:禮、樂、射、御、書、數,即六藝。「禮」乃六藝之首,從這個層面可以看出「禮」在中國古人立身的過程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禮」對中華文化所產生的影響也是綿遠而深刻的,以致形成一種具有廣泛約束力的制度,禮對規範人們的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禮」作為一種社會交往意識觀念,與之相對應的是「儀」,即「禮」的具體表現形式,「禮」與「儀」相互關聯,「禮」是標準,「儀」是具象,共同組成中國傳統價值觀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五禮」就是「禮」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五禮」出自《周禮》記載,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是傳統禮儀的主要構成。探究「五禮」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先民們已經開始了原始的祭祀活動,即最初的禮儀。夏朝建立後,禮儀被賦予政治化的意味,用於強化政權統治,因而禮儀的範圍和影響力也便日益擴大。到西周時,禮儀已經發展得相當健全完善了。禮儀的濫觴之作《周禮》相傳是由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所著。《周禮》所記述的雖然是周的禮儀制度,但卻為後代樹立了一個競相憧憬和模仿的榜樣。孔子慨歎禮崩樂壞,就是指周禮被廢棄,社會陷入混亂之中。不過,「五禮」作為禮儀的框架性結構,並沒有被拋棄,而是作為約定俗成的禮儀系統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傳承了下來。即使在當代,我們的一些禮儀方式也依然保留著「五禮」的內容。
一、吉禮。指祭祀相關的典禮,主要是祭天地、宗廟、社稷等。吉禮乃是五禮之冠,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參加和舉行的,《周禮·春官·大宗伯》云:「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貍沉祭山林川澤······以祠春享先生,以嘗秋享先王,以蒸冬享先王。」由此可見統治階級對此極為重視。祭天地最為隆重,即為封禪,秦始皇、漢武帝等君主都曾封禪泰山。祭宗廟,即祭祀祖先,明清兩代的宗廟就是如今天安門東的勞動人民文化宮,當時叫作太廟。祭社稷,即祭祀土神和穀神,明、清均在當時的社稷壇祭祀,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
二、凶禮。指有關喪葬哀悼的典禮,中國傳統理念中死者為大,因此生者要通過儀式來表達對死者的悲傷留戀之情。凶禮基本上可分為復、殮、殯、葬、服喪五個階段。所謂「復」,就是為死者招魂;「殮」分為小殮和大殮,給死者沐浴後,穿著壽衣為小殮,將死者放入棺材為大殮;繼而為「殯」,即停棺待葬;接著是「葬」,將棺材埋入地下;送葬之後,生者為死者服喪戴孝,是最後一步的「服喪」。
三、軍禮。指有關軍事活動的典禮,包括檢閱、用兵、田獵等活動時的禮儀,《周禮》謂之:大師、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軍事活動是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有戰事之時,君主或將領會對軍隊進行檢閱或整頓。在此過程中,軍禮通過軍旗、鼓、金等器物來表現,軍旗用來發號施令,是軍隊戰術的核心,鼓和金則是進攻和撤退的信號,擊鼓進軍,鳴金收兵。沒有戰爭時,君主會召集軍隊進行「四時畋獵」,以獵練兵。平時的訓練典禮稱為「行軍田役」,通過鼓、金的信號,兵士在校場上進行基本功訓練。
四、賓禮。是指諸侯朝見天子,以及各諸侯國之間相互交往時的禮節。大致包括朝、聘、盟、會、遇、覲、問、視、誓、同、錫命等一系列的禮儀制度。朝是諸侯按規定的時間拜見天子的禮節;聘禮是國與國之間遣使訪問的禮節;盟是指諸侯之間以語言為信約提出某種共同遵守的原則,即「信約為誓」;錫命,又作賜命,是上對下的給予,專指帝王賜予臣僚爵位、服飾、車仗等;會、同即為「會同」,泛指古代諸侯朝見天子,也指諸侯會合。遇指諸侯或官吏不在規定的時間、地點突然相遇的禮節,比較簡單。
五、嘉禮。是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禮儀制度,也是最為龐雜的一種。嘉禮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結婚到請客,從成人禮到養老禮等不一而足。《清史稿·禮志六三》:「二曰嘉禮。屬於天子者,曰朝會、燕饗、冊命、經筵諸典。行於庶人者,曰鄉飲酒禮。而婚嫁之禮,則上與下同也。」古代男子年滿二十為弱冠,即進行加冠禮,女子則在十五歲行笄禮,以示成年。射禮也是嘉禮的一部分,古代貴族在舉行重大活動時,以射箭為戲,展現尚武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