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果」係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堅果,有助養身和健身之功。所以就有「五果為助」的說法。《本草綱目》解釋五果為助時說:「豐儉可以濟時,疾苦可以備藥,輔助粒食,以養民生。」在五穀為養的理論背景下,五果與五菜(葵、韭、藿、薤、蔥)、五畜(牛、犬、羊、豬、雞)一樣,在五穀食物不足的情況下,都可以作為補飢性食物,在「豐儉可以濟時」的意義上,五菜、五畜、五果沒有什麼差別。五果「輔助粒食」,意思很清楚,五果輔助五穀為人體提供精氣物質。在石磨發明之前,五穀的食法是去殼後
以整粒為飯粥,即使石磨發明之後,出現了粉食,但通常稱五穀為粒食。五果「疾苦可以備藥」,說明五果具有醫療、保健作用。但有些人理解為這是五果的獨特功能,其實不然,在中華醫學和養生學中,藥的功能是「調理氣機、以平為期」,五菜的功能也是「調理氣機、以平為期」,藥與五菜的功能是一樣的,只是性能強於五菜。從這個意義上說,五果可以備藥,也是從氣機角度而言的,意指可以輔助五菜,具有調理氣機、疏通壅滯的作用。
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糖類和有機酸等物質,還能幫助消化。水果滋養又治病是人們的共識。「遍嘗百果能成仙」是一句膾炙人口的諺語,說明常吃各種水果有利健康。果品味美更有妙用,在中國歷代醫書中,有很多果品是作為藥用的,《本草綱目》第29~31卷就收入果品50餘種。如梨,具有清熱、止咳、平喘、化痰等功效。在秋冬交替之際,適量吃梨能有效緩解煩渴、咳嗽、咽痛、失音等「上火」癥狀。柿,據《本草綱目》記載,柿乃血分之果,其味甘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潤腸、治咳、止血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柿子和柿葉所含的有效成分,對預防心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再如櫻桃,「甘為舌上露,暖作腹中香」,「聞道令人好顏色,神農本草應自知」。山楂可調胃增食慾,其降脂之功更是眾人皆知。下面我們來深入瞭解一下這「五果」。棗指紅棗,也稱棗子,為植物屬李科棗的成熟果實,在植物學上屬核果,食果肉。成熟于秋季,果皮隨趨向成熟由青轉呈紅色,因而得名。既可鮮食,也可乾食;既可生食,也可熟食。
李指李子,又稱李實、嘉慶子,俗稱「恐龍蛋」。為薔薇科喬木植物李的成熟果實,在植物學上屬核果,食果肉。夏季採收,洗淨,去核鮮用,或晒乾用,未熟透的李子不能吃。
栗指栗子,又名板栗、大栗、栗果、毛栗、棋子、栗楔、毛栗子,為山毛櫸科栗屬中的喬木或灌木總稱,有7~9種,在植物學上屬堅果,食種仁。中國的板栗品種大體可分北方栗和南方栗兩大類,北方栗堅果較小,種仁糯性,適于炒食,著名的品種有明栗、尖頂油栗、明揀栗等。
杏指杏子,又名木落子、山杏、杏梅、白杏,為薔薇科植物杏的果實,在植物學上屬核果,果肉、種仁均可食。杏子果肉味酸而甜,性溫,功能潤肺定喘、生津止渴,鮮食可治胃陰不足,口渴咽幹,肺經燥熱,咳嗽上氣。杏仁分為甜杏仁及苦杏仁兩種。
桃指桃子,品種甚多,有水蜜桃、肥桃、紅花桃、白花桃、金桃、黃桃、油桃、蟠桃等。為薔薇科桃屬植物,在植物學上屬核果,果肉、種仁均可食。桃果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最為喜歡的鮮果之一。
五果有助養身和健身之功效。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糖類和有機酸等物質,還能幫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
從更為廣義地理解來看,「五果為助」,「五」其實也並非是實指,而是泛指各種水果、堅果,牠們富含營養物質亦能幫助消化。但怎麼實現「五果為助」則是很有講究的。
俗話稱水果「上午為金,中午為銀,傍晚為銅,晚上就是鉛了。」可見上午補充水果和堅果是最好的。人體經過睡眠之後,胃腸功能正在蘇醒,消化能力不強,但此時身體亟須補充營養物質,易於消化的水果自然是身體的首選。同時,入睡前不宜吃水果,尤其是纖維含量高的水果,對胃腸功能差的老人和孩子更是不利於健康。而飯前飯後也不宜吃水果。這時如果吃,果糖與胃酸會起作用,導致過度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發腹脹和不適。
因此,吃水果的最佳時段應是飯前一兩個小時或者飯後三十分鐘。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保持少食多餐,將食物吃「雜」,營養也更均衡。
中華飲食養生學的理論基礎—精氣學說和營養學說,從物質和物質運動的角度討論食物的功能,對五穀、五菜、五畜、五果的養生功能認識,都離不開這兩個方面。五
谷的主要功能是精氣;五菜的主要功能是疏通營衛壅滯;五畜有增進精氣和加劇營衛壅滯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唯有五果既有輔助五穀精氣的作用,又有輔助五菜疏通壅滯的作用,儘管不起主導作用,但功能比較全面。因此,五果在養生上具有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