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即「瞭解自己」,這句話最核心的就是自我覺察。生活中的人們,除非能瞭解自己,否則就都在被習慣所驅使,沒有覺察力,完全是無意識、習慣性的和機械性的。如何才能聽到自己心靈的聲音,提昇自我覺察力呢?
- 自我覺察的概念
美國組織心理學家Tasha Eurich在《洞察力》一書中指出,自我覺察是21世紀生存最重要的心理技能之一。Tasha將自我覺察的核心定義為一種清晰認識自已的意願和能力。這種意願和能力包括瞭解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別人眼中我們是怎麼樣的。自我意識是相對複雜的概念。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Taylor Peplau Sears在《社會心理學》的一書中指出, 自我覺察是指個人知道、瞭解、反省、思考自己在情緒、行為、想法、人際關係及個人特質等方面的狀況、變化及發生的原因。自我覺察意味著一個人開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讓覺察的自我從心智中分化出來,把自己的心智作為一個對象來加以認識。不管注意是向內指向自我的,還是向外指向環境的,都將會影響自我調控。通常我們的注意是指向環境的,但有時也指向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經歷可以使注意自發地指向自己,如看到鏡子中的自我、觀察自己的相片、被他人所評估,或僅僅是身為團體中的少數派。
自我覺察具體要覺察什麼,整體來講,可以覺察三部分內容。
(1)覺察當下心理過程。在每一個當下,我們都可以覺察自己全部的心理過程,我們的情緒、行為、認知、需要以及自我。具體包括在每一個場景和情境下:①我們的情緒是什麼,我們體驗到了多少種情緒?分別有多強烈?哪些可能還沒有發現? ②我們的行為是什麼,我們說了哪些話,自己又自言自語了些什麼?做了哪些具體的行為?③我們的認知是什麼,我們當時有哪些想法,哪些是自動冒出來的,哪些是思考出來的,我們思考過程是什麼?其中又體現了我們哪些底層的信念和價值觀?④我們的需要是什麼,該場景和情境激發了我們哪些需要?潛意識裡可能還有哪些需要?哪些需要是家庭經歷導致的個人需要,哪些是同一個社會、文化的共同需要,哪些是人類的共同需要?⑤我們的自我是什麼,與該場景和情境相關的我們的自我需要是什麼、自我認知是什麼、自我調節的行為是什麼、自我價值如何?以上,是我們可以在每一個當下覺察的心理過程。
(2)覺察變化。隨著時間、年齡、遇到的人、環境,以及具體的場景、情境的變化,我們的心理過程也會發生變化。同樣的場景、情境,在不同的年齡、心態下,我們的心理過程可能截然不同。所以,自我覺察的第二部分內容,就是覺察「變化的過程」,發現變化的規律,從而更深入、全面地認識自我,瞭解心理規律,認識人性。
(3)覺察心智模式。在覺察變化的同時,我們經常會發現,在類似、相關的場景中,我們經常表現出同樣的心理過程,例如,每次別人給我們建議的時候,我們總要「懟」兩句;遇到不太想做的事情時,總是能拖就拖。這些就是我們需要覺察的「心智模式」。所謂心智模式,就是在相同、相似的場景中,我們經常表現出的、一致的心理過程,這些心理過程和場景、情境一起,構成了我們一個個的心智模式。積極的如自信、樂觀、目標感、信任、愛、合作等,消極的有自卑、悲觀、懷疑、抱怨、被動、焦慮、抑鬱等。每個人針對不同的場景和情境,都會有很多不同的心智模式,大部分時候,這些心智模式是下意識地自動運行的,在自我覺察之前,其實牠們已經存在了很久,自我覺察的目的,就是重新發現、認知牠們,在認識自己的同時,為成長和改變提供方向。
- 自我覺察的四個原則
(1)不要評判。這是最難理解的一個原則。頭腦就像一個評判者,不停地評判著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和每樣東西。它做出這樣的評判是為了把接收到的資訊歸檔或存儲。不帶評判的觀察就意味著讓注意力穩定地停留在身體的感覺上,穩固而鎮定地待在身體里,同時放鬆身體,允許內在的反應過程自行消退。維繫的定律就是「得不到滋養的會變弱,得到滋養的會變強」。
(2)不要改變觀察對象。這個原則也不容易理解。改變觀察對象的衝動是一個陷阱,它會使我們持續地陷在罪惡感與責備的惡性循環中難以自拔。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即能量)不生不滅,只能被轉化。生活中的人們有一個選擇是基於「我不好,我是錯誤的」等評判掙扎著去改變自己,從而終其一生去演出自我改變的戲劇。然而我們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不帶「認同」地去觀察評判過程,接受觀察到的一切,允許牠們待在身體里,不去做任何改變,只是觀察、放鬆、接受和允許,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3)注意身體的感覺並且放鬆身體。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對身體的感覺就不算是真正的觀察。身體的感覺包括能量在體內流動的感覺、思緒流動的感覺、情緒流動的感覺、肌肉組織緊張的感覺、放鬆和昏昏欲睡的感覺。通過五種感官進入身體這部機器的圖像、氣味、味道、觸感和聲音,都是「感覺」的內容。
(4) 「無情」地誠實面對自己。它的意思是無論多丟人,對於自己的情況都要講實話。這種誠實對於自我觀察是至關重要的。當我們練習「無情地誠實面對自己」時,我們會體悟到自願性受苦的意思。這時我們可以不帶自我欺騙和評判地如實看到內在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