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改進的白血病治療方法

石軍 血液內科

患了白血病後,患者都比較恐懼和悲觀,其實現在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白血病,治療的手段也在不斷改進。

基因診斷技術「看」到白血病的「過去未來」

白血病按照細胞分化成熟程度和病情進展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按細胞類型主要分為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細胞白血病。近些年來,新的診斷技術又將白血病的分型更加細化了。

1.兒童以急性多見,成人急、慢性都可見

慢性白血病多見於中、老年人,而且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但是近些年來慢性白血病也開始年輕化了,青壯年罹患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情況也逐漸增多。

急性白血病平均發病年齡相對年輕。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見於12歲以下兒童,成年人則以急性髓系白血病(又稱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多見。兒童,尤其是2歲以下的兒童,得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預後較好,甚至能治癒;而成年人得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其預後就很差。

2.基因診斷讓白血病分類更細化

白血病現在的診斷方法有了明顯的進步,基本上能評估預測出患者的預後和生存率。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顯微鏡觀察骨髓細胞的形態,就能區別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還是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稱之為FAB分型。

隨著診斷技術的發展,我們不僅能看到腫瘤細胞的形態,還能看到細胞的表面及內部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包括細胞內的基因、染色體的變化,並據此使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分型更加精準,稱為MICM分型。前一個「M」指細胞形態學,即傳統的「FAB」分型;「I」指根據白血病細胞表面標記進行免疫學分型;「C」指細胞遺傳學,白血病細胞常伴有染色體改變;後一個「M」指分子生物學,即特異性基因變化。MICM診斷能更加清楚地瞭解白血病的類型,從而評估危險程度及其預後,幫助醫生瞭解白血病「過去」的變化和「未來」的轉歸。所以,現在對於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多提倡MICM診斷模式。

白血病治療方法日新月異

近些年來,腫瘤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尤其是血液腫瘤方面,越來越多的新治療手段被應用於臨床,並獲得了較好的療效,大大延長了患者的壽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白血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化學治療(簡稱化療)

這種方法是用化學合成的藥物殺滅腫瘤細胞。白血病的化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整個療程需要2年左右時間。常規化療方案大部分都是有效的,但化療藥物使用次數多、時間長,也會產生耐藥,對於原發耐藥的患者基本沒有效果。

低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一般採用化療即可,中高危患者則需要化療聯合造血幹細胞移植。

有些患者對化療非常恐懼,但實際上化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現在有很多方法可以減輕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且,血液病的化療沒有其他腫瘤的化療不良反應大,自我感覺也沒有那麼明顯。

2.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近些年來新開展的治療方法。在細胞分子水準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進入體內與致癌位點相結合,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周圍正常組織細胞。

以前在沒有靶向藥物的情況下,慢性髓系白血病一般都要做幹細胞移植。如果患者口服化療藥物而不做幹細胞移植的話,平均每年發展成急性白血病的概率會上升25%左右,到了第4、第5年的時候,100%會發展成急性白血病,病情迅速惡化。所以必須做幹細胞移植。自從靶向藥物問世之後,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只要服用靶向藥物,大部分患者病情能得到控制。

根據MICM診斷,急性髓系白血病又可以分為8型,其中有些類型的白血病預後比較好。比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自從全反式維A酸應用於M3型白血病治療,這一類型的白血病從原先90%的病死率變成現在95%左右的緩解率。

3.免疫治療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治療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的「新寵」。研究發現,腫瘤細胞有抑制免疫的作用。白血病患者的T細胞會被「催眠」,會「自殺」,會失去辨別腫瘤細胞的能力,患者自身的T細胞無法殺滅腫瘤細胞。CAR—T細胞治療一般是取出患者自身的T細胞,在體外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能夠識別腫瘤細胞,成為腫瘤特異性T細胞,被「武裝」後的T細胞擁有了「定向子彈」,只「攻打」腫瘤細胞,然後將「武裝」後的T細胞回輸入患者體內,從而起到治療腫瘤的作用。

CAR—T治療的效果可以用「神奇」一詞來形容,第一次成功地使用在美國的一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女孩身上。原本奄奄一息的患兒,經治療後第2天就明顯好轉。還有一位腫瘤患者腹部包塊明顯,腎衰竭,雙下肢嚴重水腫,經CAR—T治療後,第2天水腫明顯消退,各項功能明顯好轉。

但是,CAR—T治療有很大的一個缺陷,就是容易復發。所以,現在提倡在靶向治療之後,再進行幹細胞移植。

4.造血幹細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

即通過靜脈輸注造血幹細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統。與單純的化療相比,幹細胞移植有明顯的優勢。比如,高危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只做化療,3年生存率約為20%,剩下的80%都會復發;但是做了幹細胞移植後,復發率下降到40%左右。

成年人的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低危類型很少見,中高危類型比較多見,所以大多提倡幹細胞移植。

白血病有很多類型,不同分型的白血病適合不同的治療方法,多數情況下是多種治療方法聯合使用。現在白血病的系統治療方案是:先用標準化療方案進行化療,病情緩解後進行幹細胞移植,但是患者還是有可能會復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復發之後可以再做CAR—T治療,病情緩解後再橋接幹細胞移植,形成一種序貫療法。

5.自體移植和異基因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分兩種:一種叫自體移植,將自己的幹細胞回輸給自己;另一種叫異基因移植,把健康人的幹細胞移植給患者。

(1)自體移植:做自體移植前,要先用標準劑量化療藥物將體內的腫瘤細胞殺死,再把身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取出來並冷凍,然後進行超大劑量化療,盡量殺滅患者體內殘留的腫瘤細胞。治療白血病的化療藥物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造血細胞,等於為了殺死「敵人」,把「戰友」也殺死了。所以,在此之前先要保下一部分「戰友」,等超大劑量化療結束之後,再把「戰友」「補充回去」,造出健康的血液細胞。

自體幹細胞移植也有復發的風險,因為白血病的原發部位在骨髓,取出來移植的幹細胞中以及骨髓中都可能存在殘留的腫瘤細胞。自體幹細胞移植後,隨著殘留腫瘤細胞的不斷繁殖,只要腫瘤細胞一多起來,T細胞又會陷入「睡眠」狀態,白血病就容易復發。所以,白血病患者中有一部分可以做自體幹細胞移植,但是大部分都不能做自體移植,因而應採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2)異基因移植:異基因移植復發的概率相對較低,最大的風險是會產生排異反應,必須應用免疫抑製劑。他人的細胞會「攻打」患者自己的細胞,出現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表現為發熱、食欲不振、腹瀉、腹痛、嘔吐、皮膚紅斑或丘疹、肝功能受損等多種多樣的癥狀。急性的排異反應還有可能危及生命,導致移植相關性死亡,但也正因為有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異基因移植才不易復發。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方法可以使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復發率降低,也有很多方法可以減輕異基因移植的排斥反應。目前來看,在治療某些血液病時,自體移植和異基因移植的長期生存率幾乎是一樣的。

近年來,血液病治療的技術更新特別快,只要患者能夠生存下來,就有希望等到新的治療方法。長期生存下去就有希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