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重於生理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心理和社會因素是決定人的身體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家庭幸福、婚姻美滿、人際關係和諧的人,其身體患病的概率明顯低于那些內心孤獨、缺少幸福感的人。

人類許多生理疾病與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有關,而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有時心理因素甚至起主導作用。

人的免疫功能與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而人的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與人的生活環境、家庭和社會背景、文化因素、教育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密切相關,心理專家建議,培養一個人的良好性格應從小開始。

那些熱情、開朗且樂于助人的人,他們一般人際關係更和諧,更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和理解,在遇到一些心理應激反應時也能有較強的耐挫性,從而使自己的免疫功能不受傷害。事實上,出於各種原因,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困難,對此,我們要有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及辯證的思維方法,才能適應客觀現實,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免疫力。

國外調查報告顯示,C型(性格為內嚮,抑鬱)性格的人癌症的患病率是外嚮型的3~5倍,可見,隨時保持一個好的心情有助於提昇身體免疫力、防病防癌。我們要想有個好的心情,就要對外界事物有積極樂觀的理解,好的情緒狀態使大腦及下丘腦等神經系統通過激素、神經肽、神經遞質等資訊分子,作用於內分泌、旁分泌、神經分泌、自分泌等,影響免疫細胞,使其增強免疫功能,這對防病防癌非常有利。例如,垂體前葉分泌的多肽物質生長素可使自然殺傷細胞(NK)及巨噬細胞活力增強,免疫細胞生成的白介素(IL)及各類干擾素(IFN)均有殺細菌、抗病毒及排異物作用。1型干擾素可抑制兒童血管瘤和白血病發生。抑瘤素M可抑制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增生。白血病抑制因子可控制白血病發生。肝細胞調節因子可抑制肝癌細胞、黑色素瘤細胞及鱗癌細胞的生成。被白介素2激活的NK細胞稱LAK細胞,它有明顯的殺傷體內各種癌細胞的作用。腫瘤壞死因子(TNF)不但可延緩癌症發展,還可減輕毒素及敗血發生。

另外,從心理角度看,我們也有必要學會自我調節,因為心理健康問題乃至心理疾病危害多多。

(1)傷及自己:有心理問題乃至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會選擇自殘乃至自殺的方式傷害自己,而自殺是危害最大的自傷方式。據臨床調查,自殺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鬱症,其自殺危險高於一般人的25~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約佔13%。

(2)禍及他人:當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出現危險行為,如攻擊他人時,被攻擊者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往往會受到身體或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傷害,而被攻擊者往往是患者周圍的人。

(3)殃及家庭:精神心理疾病不僅因病態行為給家人造成身體乃至生命上的傷害,還會造成家庭經濟狀況及家人生活質量下降、精神負擔加重等問題,尤其對未成年人的心理髮育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4)危及社會:有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難以走出心理誤區,偏執地記恨政府、社會,有的甚至採取過激行為,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的確,經濟的發展、人們工作的壓力、競爭的激烈、生活節奏的加快是現代都市的生活特徵,心情不好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泄,工作累了停下腳步歇一歇,讓緊張的大腦放鬆一下。這樣,你的心裡會充滿陽光,每天會有一個好心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