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運動鍛鍊講科學

如果說過去運動鍛鍊的旗幟是「生命在於運動」,而現今的鍛鍊口號應該是「生命在於科學運動」,就是說運動要講科學。要科學就要因人而異,使我們的鍛鍊內容方法同我們自己的實際相適應。

1.適當運動強身健體

老年人運動健身要適當運動加靜養。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200年,而關在動物園中的大象,則活不到80年;野兔可活15年,而家兔只活4~5年。可見,野生動物經常東奔西跑,體質鍛鍊得好,因此活得久。如動物一樣,常做適當運動的人,身體強健,生病少,壽命也長。《呂氏春秋》中說得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講得更明確:「生命在於運動。」

2.劇烈運動有損健康

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於人體健康。劇烈的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的生理平衡,加速機體某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調,導致人的生命進程縮短,出現早衰和早逝。據報道,國外一家保險公司曾對5000名運動員做過健康監測,結果表明,不少運動員50歲左右就患了心臟病;多數人的壽命不及普通人,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運動劇烈且過度。

與之相反,那些終生很少做激烈運動的人,如作家、書法家、畫家和科學家等,活到八九十歲者卻不乏其人。自古以來,和尚、道士大多健康長壽,這與他們經常坐禪入靜不無關係。在動物界,被視為長壽象徵的龜與鶴,也是從不做劇烈運動的,牠們都是不愛動的動物。由此可見,靜養也是可以長壽的。

3.養生保健動靜並重

靜養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不運動,所謂「靜」,應該理解為「養心」。我國最早的醫書《內經》,要求人們「意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顯然也提倡生命在於靜養,在於養心。古人云:「精神內守,病安何來。」其意也是強調養心,並不是要人們不運動。這種「靜」是廣義的,它是相對「動」而言的,只是要求人們在「動」的基礎上適當靜養。

事實上,任何人也不能缺少運動。缺乏體力活動,組織器官會衰退,工作能力會下降,抗病能力會減弱,

身體會出現多種癥狀。國外有人做過試驗,讓身體健康的青年人在床上靜臥20天後,心臟功能下降70%,血壓也降到危險程度,肌力極度衰退,好像生了一場大病。因此,以靜養為鍛鍊的,若不與適當的運動相結合,一味地練靜功,也會導致肌肉失用性萎縮和骨質疏鬆。這種用進廢退的變化,在老年人身上更為明顯,因為老年人的骨代謝總體來說是趨于衰退的。

總之,養生保健的「靜」與「動」既對立又統一,不可把兩者迥然分開,要動靜並重,不可偏頗,正所謂「心神以靜為宜,軀體以動為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