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市場的雛形

早期電影放映的條件是十分簡陋的,最早並沒有專門的放映場所,僅是借戲園或茶園的一角,作茶餘、戲後的助興物。以後逐漸有了專門場地,但條件都很差。即使是上海那樣大城市的影戲園,也是「地方狹小,設備不周。場內外只隔著一個黑幕,有人進來的時候,黑幕一揭,光線一亮,那電影便一淡。門口站著幾個不三不四的人。直著噪子喊賣票,同廟會玩把戲的露天場子一樣」。「後來改良了,用著一面破的鼓,一支舊喇叭,在門口候著。一個有氣無力敲著,一個像牛吼般的吹幾支斷斷續續的粗笨曲兒。不要說影戲場里坐的人聽了頭痛,就是吹打的人自己也覺得無味。」由於已是很破舊的影片拷貝,「所以映的時候,沒有一張不露出破裂痕跡,不懂的人還當是落大雨時候拍的影片哩!」1同時,電影放映場內,還保留傳統戲園的習俗:「進了門去,剛坐下來,手巾把子要小洋一角,泡茶又要小洋兩角,而且都要現付。」2但是,和世界各國情形一樣,從此開始,中國也逐漸形成了以大城市尤其是上海為中心的、附以沿海中等城市的電影放映市場。到1909年,電影院業已經達到比較繁茂的程度。這時,經營影院業最為得法而規模又是最大的,當推前面提到的那位西班牙人雷瑪斯。繼維多利亞影戲園之後,他又在靜安寺路修建了一座設備更好的夏令配克影戲院。葡萄牙人郝思培在北四川路修建了愛普廬影戲院。在虹口還有兩家日本人投資的影戲園:乍浦路的樂京活動影戲園,武昌路的樂和活動影戲園。

在電影放映業發展起來的同時,專門經營影片發行業務的機構也建立起來。英國人辦的林發影戲公司,就是一家影片發行公司。此外,它還兼營放映,出資將海寧路的鳴盛梨園改建為愛倫活動影戲園(後又改稱新愛倫影戲院)。1915年,有兩家「幻影電光影戲園」在2月19日同一天開業,票價「每位大洋一角」「均演百代公司破天荒最新影片」3。同年8月間,西班牙人古藤倍(B.Goldenberg)在南市老 西門東首的方浜橋開設共和影戲園,票價「正廳一角,登樓二角」。9月,又有海蜃樓影戲園在新舞臺附近開幕。這時,雷瑪斯又以他歷年的盈餘投資擴大影院業的經營規模,先後增建了恩派亞、卡德、萬國等影戲院,分佈於上海各個地區,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雷瑪斯遊藝公司4

在北京,電影放映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1913年,任慶泰把他在前門大柵欄經營的大觀樓商場改建為電影園,而且改變了北京傳統的老戲院型制,「座位悉用橫式並設靠椅」,「且按文明例,樓上分賣女座」。」51919年,英籍猶太人在東城開設了平安電影園,「座位悉仿西洋劇場,椅橫列,前排低下,後排較高」。但是,它的票價卻也十分昂貴,以致「非富有者不肯涉足」6®。其後,真光電影園、中天電影場、開明電影院等也先後建成,形成北京城區的影院網路。

在這一時期,廣州、香港、天津、漢口等大城市也相繼出現一批批電影院,開始初步形成全國的電影放映市場。

為適應電影放映市場競爭的需要,電影院的老闆們,總結多年經驗,搞了一些更新設備,加強經營管理和便利觀眾的辦法。如設在北京東安門大街的真光電影劇場,在1921年開業時,就把自己說成是「改良社會,灌輸智識」的場所。訂出「憑票入座」「保全戲院秩序及公共安寧」「設食堂小賣處及休息室」「禁止場內叫賣及茶點手巾」等規約。在更新設備上,戲院內「四周牆壁均厚涂石棉」,以防迴音;「設太平門」,有消防設施和人員,以保安全;「設觀眾洗盥室及西式廁所,均備冷熱水管」;「冬夏均設抽氣機器,使院內空氣時常新鮮」;「屋頂布置花園,以便觀客休息瞻眺」;等等7。這些硬體及管理已是有相當水準的了。

這時的上海的電影院的經營管理水準,可能更勝一籌。如1920年,經過整修的上海大戲院,就標榜自己有「十大特色」:

一、影片新穎;二、電光清朗;三、說明詳細;四、價目公道;五、房屋清潔;六、座位寬暢;七、空氣充足;八、冬暖夏涼;九、交通便利;十、招待周到。

並稱:「本戲院房屋飭役,日夜掃除,務使非常清潔,俾座中不落纖塵」;「無論收票、茶房等人,無不謙恭觀客,一洗戲園傲慢無狀之弊」;等等8。地方統治當局對影院業的管理法規,比起20世紀前十年較為詳細和具體了。1923年4月,淞滬警察廳公佈的修訂後的《取締電影園規則》,一共規定了16條,包括申報經營影院,必須「取具殷實鋪保」;「繪具圖式,並工程計畫書」;寫明資金性質和「經理人及股東姓名」;等等。還規定:「電影園內除包廂外,均男女分座」;「不得攜有危險物品」;「不得開演淫邪迷信、有傷風化等影片」。9

電影作為一種影響社會生活的文化企業的性質,在中國首先從電影的放映和發行中表現出來。

電影的傳入,外國人到中國來放映和拍攝影片,雖然是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炮艦政策進行的,但從電影自身說,它畢竟給中國帶來了一種自己民族從前所沒有的嶄新的、與先進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的新的娛樂形式和藝術形式,為中國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和喜愛。但是,在當時,不僅辦電影院的人絕大多數是外國人,屬於外國企業性質,而且所放映的影片更清一色的是外國出品。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以後,幾乎形成了荷裡活對中國銀幕的統治。為適應電影在中國發生、發展的情勢,中國的一些勇敢的電影先驅者,不僅開辦起自己民族的電影放映業,而且也開始了辦自己民族的製片業,攝製自己民族影片的嘗試。

Reference:

  1. 管際安:《影戲輸入中國後的變遷》,《戲雜誌》1922年嘗試號。 ↩︎
  2. 《電影始來中國》。《明星半月刊》1935年第2卷第5期。 ↩︎
  3. 這兩家影戲園,一家設在城內九畝地新舞臺附近,一家設在福州青蓮閣隔壁,是既喝茶又看電影的場所。 ↩︎
  4. 上海影院業,到1923年8月止,又增加卡爾登戲院,南市通習俗影戲社,閘北戲院,申江大戲院等,共計19家。此外,大世界、新世界,永安公司天韻樓等遊藝場所也放映電影。 ↩︎
  5. 曉:《北京電影事業之發達》,《電影週刊》第1號,1921年北京出版。 ↩︎
  6. 同上。 ↩︎
  7. 《真光電影劇場啟事》,《電影週刊》第1號,1921年北京出版。 ↩︎
  8. 上海大戲院整修後的開業廣告,《申報》1920年2月23日。 ↩︎
  9. 《新聞報》1923年4月28日。 ↩︎

From:中國電影藝術史 1896-1923 作 者 :李少白,邢祖文主編;李少白等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