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能否分開

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能夠分開嗎?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爭議的問題。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閱讀一下中本聰講解比特幣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和他所處的技術發明圈層。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是最後一個嘗試在數字空間中創造代表價值的事物。

在技術圈還有一種方法一直未能成功嘗試,就是採用現金的思路,創造一種東西,讓人們在數字世界中像使用現金一樣使用它。前人已經進行過深入的探索,但都沒有取得成功,直到中本聰發明瞭比特幣這種「現金」——比特硬幣(coin)。值得一提的是,大衛·喬姆在30多年前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可行的思路,而1983年,他首次提出運用加密技術創造一種數字空間的現金。為了實現自己的構想,他甚至在1989年創建了一家公司。比特幣可以看成是對喬姆最初設想的精彩改進,並不等同於現實世界的現金的流通貨幣,但它在技術上實現了與現金邏輯的相似之處。

中本聰對區塊鏈相關技術和機制進行了幾個重要改變,真正發明瞭區塊鏈,並讓它成為一系列創新的基礎。

在互聯網發展史上,這樣的「發明玩具」有很多,比如:

蒂姆·博納斯·李創建萬維網、林納斯創建作業系統Linux、馬克·安德森開發出Mosaic瀏覽器,甚至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最早開發 Google都是如此。由此可見,不管當下人們怎麼看待比特幣,不管把它看成通證、商品還是資產,出現時的重要屬性之一就是一種技術玩具。其實,在比特幣價格暴漲前的相當長時間裡,它就是一個玩具,技術人員都喜歡鼓搗和修改玩具。一種技術被研製出來後,最終具有什麼樣的實際用途,能給世界造成多大的影響,則是另外一回事。

中本聰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創造了一個基礎技術,即區塊鏈(賬本);創造了一個應用,即比特幣(現金)。更細分一點,中本聰發明的事物共包括三層:最底層是技術性的區塊鏈(賬本);中間是基於區塊鏈的比特幣協議;最上面是應用即比特幣這種現金。賬本既有技術含義,也有經濟含義,關於賬本的經濟含義,這裡不再贅述。

不同領域的人進一步「鼓搗」這個玩具,逐漸將其變得實用。首先創造出各種與比特幣相似的幣,之後很多人試圖把幣和鏈分開,接著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團隊試圖創建區塊鏈2.0系統,把它變成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現在更多的組織在試圖開發新一代系統,宣稱是3.0或4.0。有意思的是,以太坊沒有成為新一代可以運行應用的作業系統。如此世界上一下子多出了很多應用通證,這就是2017年到現在的虛擬幣亂象。

如今,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作為一個整體發展到了新的階段,除了發幣這一種功能,還具有發行代幣或通證的功能。通證的出現,打開了區塊鏈在經濟上的可能性和應用前景,區塊鏈的兩翼——技術和經濟開始逐步成型。雖然最後兩者會發展到何種狀態我們還無法預測,但代表經濟的「幣」和代表技術的「鏈」以及經濟和技術是交織在一起的,難以分開。

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關係其實很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數字貨幣是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的。

1.區塊鏈是數字貨幣的最底層,也是最重要的技術手段

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於很多方面,而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技術最成功的應用。但除了區塊鏈技術外,數字貨幣的使用技術還包括移動支付、可信可控雲計算、密碼算法等;而比特幣的火爆,讓人們看到了區塊鏈的技術框架及廣闊的應用前景。

2.區塊鏈是一種新興的數字記賬簿,功能強大

區塊鏈是一種新興的數字記賬簿,功能強大,能夠記錄一定時段的所有交易,並在全部節點上進行完整拷貝,即一個「區塊」。資訊不可竄改,因為無法入侵所有節點;多個區塊首尾相連構成了區塊鏈。

3.可編程是數字貨幣的最大特點

數字貨幣本身是一段計算機程式,可以編程,是智能化的貨幣,只要確認了結算,清算交易也就在同一時間完成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