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應—給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見面可以讓兩個陌生人瞬間成為朋友;第一次見面可以使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第一次見面可以使一個人獲得上司的青睞,獲得重用的機會····

可是,第一次見面也可能因為一點點小過失而失去客戶的信任;也可能讓你有好感的人與你從此陌路。

據調查表明,許多女人都是憑第一印象來購買商品的。有一位著名作家甚至說過,如果他在第一次見面中不喜歡一個人,就絕不給他再次見面的機會······現在許多人都是相親結婚,而相親結婚就是典型的依靠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幾乎就不可能再次聯絡了。

由此可見,第一印象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而它反映出的,就是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

第一印象的形成來自大腦神經系統對新資訊的反饋,其中杏仁核和皮質層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大腦將我們每日所接收的資訊進行編碼,當我們第一次接觸到某個事物,否仁核和皮質層便根據對方的特徵迅速分類,最終形成我們對該事物的第一印象。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在1957年以實驗證明了首因效應的存在。他杜撰了一個叫詹姆的學生兩種完全相反性格的生活片斷。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寫成一個熱情並且外嚮的人,另一段故事則把他寫成一個冷淡而內嚮的人。詹姆離開學校去買文具,迎著燦爛的陽光而行。他在路上遇到了兩個朋友,便與朋友邊走邊聊。到了文具店,店裡人很多,他等待店員結算時,遇到了個熟人,便與熟人聊天。從文具店出來後,他又遇到個熟人,便停下來和朋友打招呼,告別朋友返回的路上,遇到了前天晚上剛認識的女神,兩人又閒聊了一會兒,他這才回到學校。

放學後,詹姆獨自離開學校,路上的陽光非常美好,他走在樹蔭下,看到對面迎面走來前天晚上遇見的漂亮女孩。他穿過馬路走進了一家飲食店,店裡擠滿了學生,他注意到角落裡有幾張熟悉的面孔,可是卻沒有打招呼。他安靜地等待著服務員注意到他後,才點了飲料,坐到牆邊的椅子上安靜地喝完飲料後,就回去了。

洛欽斯把這兩段故事進行了排列組合。

一種是將描述詹姆性格熱情外嚮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寫他性格內嚮的材料放在後面;一種是將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內嚮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寫他性格外嚮的材料放在後面。然後將這兩段材料分別給水準相當的中學生閱讀,並讓他們對詹姆的性格進行評價。結果表明,第一組被試中有78%的人認為詹姆是個比較熱情而外嚮的人;第二組被試只有18%的人認為詹姆是個外嚮的人。

可見,第一印象對人的影響有多深。

首因印象在人際交往中不可小覷,有時候第一眼實際上就註定了很多的事情。

比如對於陌生人,穿著整潔、言行舉止彬彬有禮的人,人們就很願意與之交往:而那些衣冠不整、留著邋遢長髮,在公共場合滿口粗語的人,人們則會自然而然地對他們產生厭惡的情緒。不管這些人的品德、能力如何,他們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已經註定了是否願意與他們交往。「先敬羅衣後敬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美國總統林肯也曾因為外表的偏見拒絕了朋友推薦的一位才識過人的閣員。當朋友怒責林肯以貌取人時,林肯卻說:「一個人過了四十歲,就應該為自己的外貌負責。」雖然林肯以貌取人值得商榷,卻不能忽視第一印象巨大的影響,無論外在和內在,我們應該格外注重。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人際交往中合理恰當地利用首因效應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呢?社會心理學家艾根根據研究發現,在同陌生人相遇的最初,可按SOLER 模式來表現自己,以便在對方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SOLER是由五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拼寫起來的專用術語。其中:s表示「坐(或站)要面對別人」;O表示「姿勢要自然開放」;L.表示「身體微微前傾」;E表示「目光接觸」;R表示「放鬆」。

除此之外,還需要保持乾淨、清爽的儀容。並且在與對方交流時要面帶微笑、語調愉悅、神采奕奕。笑容一定要開朗愉悅。說話時更要注意語調緩和,真誠,以便對方從你的第一句話中就能體會到你的真誠。

很多事情的達成都離不開首因效應,例如,有位編輯為了簽下某位知名作者的書稿,特意提前做好營銷宣傳用的幻燈片。那位作者看了以後,便在多家邀約對象中選了這位編輯所在的出版社。就是因為幻燈片而感覺這位編輯做事情比較用心,這就是首因效應。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很多,尤其是面試、談判時,如果第一印象較好,那麼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條通用的習慣。

總之,首因效應把握得當,便能夠讓人獲益匪淺,成為你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