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並不只是清潔身體的小事,也是一種養生運動。如果洗澡時多花點心思,不僅能趕走身體的小毛病,還能越洗越健康。
飯前半小時洗,增強食慾
胃口不好的人可以嘗試在飯前半小時洗澡,用熱水刺激胃部,待身體暖和後,再用溫水在胸口周圍噴水,每沖5秒休息1分鐘,重複5次。
如果有浴缸,可以先在熱水中泡一會,同時進行腹式呼吸,從鼻子吸氣,讓腹部鼓起,然後從口吐氣,再用稍溫的水沖沖腹部,這種交替刺激能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慾。
胃酸過多、胃潰瘍者,在熱水中浸泡3~4分鐘,可幫助抑制胃酸分泌。
沖洗重點部位,減輕身體疼痛
→風寒、血淤造成的慢性肌肉損傷
淋浴時用40度熱水在疼痛部位噴10分鐘左右,特別是容易疼痛的頭、肩和腰等部位,可以邊沖邊做舒展運動,前後左右轉動,促進血液循環。
→提重物或撞擊而閃腰
傷後不要馬上洗澡,否則會加劇疼痛。應該在疼痛緩解後,在40度熱水中泡10~20分鐘,有助於消炎止痛。
→腎氣不足造成的腰痛
可用熱水在腰部來回沖浴,並適當做腰部屈伸運動,但心血管疾病患者謹慎做此類動作。
大口呼吸,緩解便秘
洗澡時可用手掌在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同時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並重點淋浴腹部,加強血液循環,有緩解便秘和預防防痔瘡的效果。
對於神經性便秘的患者,可沿著腸部用40度的熱水沖3分鐘左右,再用25度溫水沖10秒鐘,反復5次左右,能夠加強大腸部位的蠕動。
加生薑,祛除寒氣
手腳容易冰冷、麻木的人建議多泡澡,並在熱水中加入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
搓搓臉,洗掉疲勞
按摩時兩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直到臉上發熱為止。力度可以稍重一些,每秒一次,搓3—5下,每次不少於3分鐘,乾性皮膚的人手法不要太重,速度也不要過快,以免搓傷皮膚。需要注意的是,40度水溫消除疲勞最理想,如果水溫過高,消耗熱量多;水溫過低,會讓血管收縮,不易消除疲勞。
按摩腳,緩解浮腫
可以先用40度的熱水從腳尖往腳背來回沖浴,然後針對性地沖腳踝和腳掌心部位各3分鐘後,再用低溫冷水沖同一地方約10秒鐘,同時腳部邊沖邊活動,重複數次後以達到刺激穴位,通暢氣血的作用。
1個洗澡原則
過度洗浴不僅會消滅皮膚表面對身體有益的細菌,還會帶走用於保濕的油脂,破壞水油平衡,造成皮膚乾燥。
建議天熱時,每天最多洗一次澡,冬天每週洗1~3次澡即可。
2個洗前準備
洗前半小時建議喝200~300毫升白開水,避免或減輕因洗澡時皮膚血管擴張而導致的種種不適,同時補充全身血液容量。洗澡前把握好時間,建議飯後2小時,或餐前1小時洗澡。提前把浴室暖風打開並活動身體,等浴室溫度達到身體能接受的體感溫度後再進入。
3個洗澡忌諱
忌從頭洗到腳
正確的洗澡順序應該是:洗臉→洗身→洗頭。熱氣會使毛孔擴張,先洗臉可避免汙物阻塞毛孔。
洗臉方嚮應由鼻子為中心向外圈清洗。洗身時,應先從遠離心臟的四肢開始,尤其是天冷時,應先用熱水將雙腳沖熱。
剛進入浴室時,血液會集中在頭部,如果馬上洗頭,可能導致頭部血流不暢,誘發腦血管疾病。
忌時間長
盆浴以20分鐘為宜,淋浴3~5分鐘即可,水溫以38℃~40℃為宜。
忌用力搓澡
使勁兒用搓澡巾搓就會破壞皮膚的屏障保護膜。如果洗後用手指搓皮膚能聽見吱吱的聲音,就說明搓洗過度了。只在肘部、膝蓋等角質層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此外,建議盡量選擇沒有香味、功能簡單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幣大小足矣,如果身上不髒,只用清水更好。
4個洗後提醒
動作慢
剛洗完澡是血液供應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動作太猛,很容易一下子供血不足,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
重保濕
洗澡後最好用保濕 乳液涂全身,防止皮膚乾燥。
穿暖和
建議洗完澡要披 一條厚浴巾,或 在浴室里提前換好貼身衣服。
喝足水
洗澡容易讓肌體缺 水,使血黏稠度增 加,造成血液凝固,阻塞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