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卒中患者經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出院後家庭康復治療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做得好,可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缺陷,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腦卒中康復時的後肢體功能鍛鍊具體方法如下:
1.早期肢體功能鍛鍊
發病後危險期一過,功能鍛鍊即應開始,宜早不宜晚,這對防止褥瘡和患肢靜脈血栓形成有重要的意義。此期以被動運動為主,主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體位和姿勢。以變換體位和姿勢如翻身、屈膝、屈肘、伸屈輩指(趾)的活動為宜,同時經常按摩患肢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動作應輕柔,幅度宜小,以防關節和肌肉的損傷。臥姿:1~2小時變換一次。
患者出院回到家,首先要進行家庭居室的布置,室內應保證足夠的陽光、通風,溫度適中。患者居室一定要放兩張床,患者的床要大一些,這樣有利於翻身、起坐的訓練。床對於腦卒中患者很重要,因為患者首先是處於臥床期,這時就應開始進行康復治療了,為進一步的康復打基礎。
訓練時,首先是仰臥位,頭和前胸必須挺直。伸直胳膊,手心向上,然後屈腿,在髖關節下放一個軟墊。患者翻過身來,變側臥位。不管患側位在下或健側位在下時,應經常變換,通常1~2個小時變換一次。
坐位:從後面扶著坐起。從臥位過渡到坐位時,家人要注意,不要用手去拉患者,這樣容易造成損傷。正確起坐訓練是,把患者的雙手和雙腿都屈起來,在家人的幫助下把身體翻過來,扶患者的腋下逐漸坐起。然後從後面扶著坐起來,而且一定要端坐,抬頭挺胸。
活動應從健側肢體開始,然後是患側肢體。從近端到遠端,各個方向都活動到,活動不能過猛,可間歇進行。這樣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關節攣縮。
2.軟癱期肢體功能鍛鍊
以被動活動為主,主動運動為輔,預防關節攣縮,保持關節的活動閾。除採用發病早期的功能鍛鍊方法外,還應鼓勵患者多運用肢體和肩胛、骨盆肌進行主動運動,如夾腿、翻身、聳肩、坐起等運動。為下一步坐起、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礎。
3.痙攣期肢體功能鍛鍊
此期以屈肌痙攣為主,大約持續3個月。治療以主動運動為主,主要通過伸展頸部、脊柱、肘部及外旋、外展肩部以抑制上肢和軀幹的屈肌痙攣,屈膝屈髖以抑制下肢的伸肌痙攣,保持伸肌和屈肌的平衡與協調,以便能自我調整姿勢及自我保護。開始鍛鍊時應在家人保護和協助下,循序漸進由易而難地進行,以防發生意外。可主動翻身、坐立、起床、下床站立、伸手取物、踏步、下蹲、挪步等。在進行坐、站、走功能訓練時,家屬要站在患者患側,行走時要盡量抬高患肢。
4.相對恢復期肢體功能鍛鍊
此期主要鍛鍊各關節獨立和準確的運動,向複雜而精確的主動運動發展,加快運動速度,加大運動幅度,鍛鍊精細運動,以便適應日常生活的要求。在鍛鍊下肢時,注意調整步態和姿勢,使步態穩健、姿勢優雅。重點鍛鍊手指的功能,如握拳、繫扣、寫字、畫畫、修理或拆卸玩具等。
5.後遺症期肢體功能鍛鍊
此期患者生活多能自理,可逐漸由室內活動轉入室外活動,儘可能地挖掘潛力,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隨著時間的推移、運動量的增加,運動會更加完善,甚至恢復到病前水準。即使仍有缺陷,也不應自暴自棄,應在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盡量不為社會和家人增加負擔。
腦血栓後的肢體功能鍛鍊非常重要,希望患者及家屬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