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推拿常用手法

家庭推拿本著少而精和實用的原則,選用推、拿、按、擦、擦、揉、點、搖、捻、拍、打等30法為常用手法。

(一)推法

推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及大小魚除貼于病人髮膚,向上或尚鍋邊推擠肌肉,有如將物體向前推動之勢·(見上圖)。

作用:推而行氣血,可疏經活絡、調和氣血,活血化瘀,健脾健胃。

(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及其餘四指分別置於身體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作對稱用力,一松一緊,有如將物件拿起之勢(見上圖)。

作用:可行氣止痛,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消除痙攣等。

此法對神經、肌肉組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三)按法

同時用雙手的拇指或中指、食指的羅紋面或掌心、掌根部按壓穴位或身體某部位上,逐漸用力,要求有酸脹之感(見上圖)。

作用:通經活絡、消腫止痛、行氣活血,故「按而散之」

(四)摩法

用手指或掌根貼于病人腹部或其他某部位上,作反復摩旋動作(見上圖).

作用:摩而和之,可健脾和得,典運璃化,調和氣血.

(五)擦法

擦法是用雙手手指或掌部的大小魚際著于病人身體某部位上,沿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動,速度較快(見上圖)。

作用:擦而溫之,可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祛風除濕,止痛。

(六)揉法

用手掌根或掌面或手指的羅紋面吸定於肢體某部位或穴位上,作輕柔緩和地迴旋動作。要求貼緊肌膚,壓而不重(見上圖)。

作用: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

(七)點法

用拇指頂端或中指、食指點按病人身體某一部位或穴化上,點按時,用力由輕漸重,以酸脹為度(見上圖)

作用:疏通經絡,通利血脈,行氣止痛。

(八)搖法

搖法是自身的四肢關節做左右及圓形地搖動(見上圖)

作用:搖而開之,具有溫經絡、海氣血、謝關節、主賽用於四肢關節活動不利,關節僵直等。

(九)捻法

捻法是用一手的拇、食、中指羅紋面捏住患手的手指作對稱地用力捻動(見上圖)

作用:滑利關節、消腫止痛,主要適用於手足指<趾>關節

(十)魚際擦

術者以右手的大魚際為著力點,貼于面部的凹陷處來回擦動(見上圖)。

作用: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健脾和胃。

(十一)掌擦法

術者用手掌為毅力點,在患處來回進行擦動,要求有熱感。適用於面部的凸出部位(見上圖)

作用:可溫經散寒、調和氣血。

(十二)擦湧泉

術者用掌面為著力點,在足底的湧泉穴處來回擦動,要求有熱感(見上圖)。

作用:可溫補腎陽。

(十三)點揉法

術者用大拇指、中指、食指點予經穴上,緩緩揉動,用力要輕柔,以酸脹為度。適用於體表各處穴位(見上圖)。

作用: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理氣松肌、消腫止痛

(十四)掌根揉

術者用手掌大魚 際或掌根吸定於一定部位或定位上,腕部放鬆,前臂作主動擺動。要求貼緊肌膚,壓而不重,常用於肩、背、腰、臀、膝等處(見上圖)

作用: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理氣松肌、消腫止痛。

(十五)點抖法

術者手掌彎曲,用中指、食指著力於病人的體表,用中指和食指的內勁,腕關節靈活地隨著局部肌肉的彈動而上下抖動。要求速度快而均勻,並有深透內部之感(見上圖)

作用:多用於腹部。主治內臟功能虛弱,脾胃不健,並可作為診斷腹部脹滿屬於水疾、積氣或食積等輔助之用。

(十六)拇指㨪推

術者用拇指偏峰著力於治療部位,其餘四指散開,藉助四指及手腕視動之力,帶動拇指向前運動,往返約五分之一寸。要求松肩垂肘,運動自如。常用於腹部,任脈循行部位(見上圖)

作用:疏通經絡、腠.理調和氣血,健脾和胃,祛瘀行滯。適應範圍: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以致四肢麻木,脾 胃不和,一肝陽上亢。

(十七)合喉法

術者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別從兩邊夾住咽喉,用其它三指的內勁,腕關節靈活地隨著喉嚨的彈動而上下抖 動,要求速度快而均勻(見上圖)。

作用: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可促進咽喉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症。可治療失音。

(十八)四指平推

術者分別用雙手的食、中、無名指、小指四指伸直,併攏。分別用四個抬頭的螺紋面在胸部的兩側進行來回的平推式推摩。要求動作輕而柔軟、剛柔相濟。主要適用於兩側鎖骨下及胸部(見上圖)。

作用:寬胸理氣。主要適應于咳嗽、氣喘、胸悶、慢性支氣管炎、感冒等症。

(十九)拇指推

術者將左、右手的拇指螺紋面或偏峰著力,分別置於病人身體相應部位進行左右前後的推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見上圖)。

(二十)推脅肋法

術者分別將左、右手的食、中、無名指、小指微屈、分開。分別用四個指頭的螺紋面或前一、二指節端置於兩側脅肋部,順肋骨的間隙來回推動。適應于兩側脅肋部(見上圖)。

作用:疏肝理氣。適用於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等。

(二十一)四指摩推法

術者用右手的食、中、無名、小指併攏,微屈,用四指的螺紋面著力於身體的相應部位,呈卵圓形,順時針方向摩推。要求速度由慢漸快,使皮膚紅潤發燙為度,以腹部為重點(見上圖)。

作用:適用於消化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

(二十二)點按法

術者可分別用左、右手指的指腹、指尖著力,置於身體的一定的穴位和部位上,用相應的力量進行點按,根據所治療的病情而施用一定的壓力。可用於全身各部位(見上圖)。

作用:行氣止痛。

(二十三)滾法

術者可分別用左右手的掌指關節或小魚際著力,分別置於病人身體的相應部位或穴位上,通過腕關節的擺動而有節奏的操作。要求松肩垂肘,腕關節擺動。用於四肢、肩部及腰背部(見上圖)

作用:疏經活絡、行氣活血。

(二十四)肘點法

術者右上肢肘關節屈曲,用肘關節的尖部置於所需治療的穴位上。用力由輕漸重,使患處有明顯的酸脹感。用於臀部、脊注等肌肉豐滿處及需用力較重處(見上圖)

作用:鎮痛、降低血壓。

(二十五)擠捏法

術者通常分別將左右手指分開,平放在上下肢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擠捏。用於上、下肢(見上圖)

作用:可以疏經通絡,行氣活血。

(二十六)拍打法

術者通常將右手掌或左手掌心、根分別置於所需治療的部位。掌心放平或虛拳。拍打時直接接觸患部。要求由輕漸重,使肌膚紅潤為度。用於腰骶關節及大腿外側等處(見上圖)。

作用:健肌皮,透毛孔。增強血液循環,增加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營養肌膚。

(二十七)抹脊法

術者將右手的食、中指分別置於脊柱的兩側,自上(大椎穴)而下(尾骶骨上)抹脊 3~5 次,以脊柱皮膚紅潤發燙為度。要求稍加壓力。部位為脊柱兩側(見上圖)。

作用:調節脊髓神經,調理五臟六腑之功能。

(二十八)捏脊法

術者將左右手的食、中、拇指三指分別置於脊柱兩側。自尾骶部將皮膚拿捏,自下而上逐漸捏至大椎穴處,反復捏脊3~5次。要求儘可能將皮膚捏起,連續向上,不能時拿時丟。部位在脊柱兩側(見上圖)。

作用:調節脊髓神經,調理五臟六腑之功能。

(二十九)錘擊法

術者左右手成微握拳,分別捶擊相應的治療部位。要求:不宜用力過猛,以病人能忍受為限。部位在肌肉豐滿處,如臀部、腰部、下肢、肩部等(見上圖)。

作用:鎮痛。

(三十)震顫法(也稱掌按法)

術者通常用左右手的掌心分別或同時置於病人身體相應的部位,進行有節奏地抖動。要求有內力運至兩上肢,要頻頻顫動。部位在腹部、腰部、肩部等(見上圖)。

作用:促進腸胃蟠動,疏經通絡,滑利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