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關節炎的自身治療與預防

(一)病因

下頜關節炎亦稱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或顳頜關節彈痛症,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多發于青壯年。發病可為單側,也可雙側。

下頜關節炎多屬於功能性病變。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關節周圈筋脈受外邪(寒濕)侵襲,脈絡阻滯,開合失司,關節不利,引起疼痛,即所謂「不通則痛」。而現代醫學則認為是下頜關節局部受到意外損傷或寒冷的侵襲,使牙齒的咬合關節不正常,或不良的咬合習慣及精神因素等導致關節周圍肌群的痙攣,從而造成顳頜關節紊亂。

(二)癥狀

一般開始僅感下頜關節不適,發緊,繼而局部酸痛,逐漸加重,張口困難,口張至一定程度就發生彈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開始表現為一側,久而久之則影響對側。(三)自身按摩

通常取坐位。先將雙手掌搓熱,分別將手掌貼于面頰部(左手貼左側,右手貼右側),上下搓動15次。用力由輕到量,不宜用猛力,將皮膚搓熱方可。爾後,用雙手的拇、食、中指在面部下頜關節周圍進行點揉穴位。其順序為:先用兩手中指點揉雙側迎香穴3分鐘,然後用食、中指點揉聽宮、聽會、醫風、醫明穴約5分鐘,繼則用食指點揉下關、頰車穴各2分鐘,再用右手食、中指羅紋面橫擦人中、承漿穴各10次,以發熱微燙為度。以上方法可變替、反復施術,最後用雙手掌搓面頜部結束。通常雙手同時進行按摩,而以患側手法稍重。上法可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20分鐘。堅持久做,不但可治療下頜關節炎,而且可以防治面癱、感冒等症。

(四)預防和保護

下頜關節炎的患者必須注意預防和保護。不論在發作期或靜止期都應注意關節局部不受寒冷刺激,因為熱則血行、冷則血停。所以,夏天宜少食冰棒及冷飲,冬天應用溫水漱口、刷牙、洗臉。其次,應注意平時不要咬過硬的食物,如鍋巴、核桃、蠶豆等,更不要用兩邊的牙齒去咬酒瓶蓋,避免下頜關節損傷。另外還要養成用雙側牙齒咀嚼的習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