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飲食調養

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 月 2 日至 5 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 5 日至 7 日之間)。

首先,春天由寒轉暖,氣溫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由此導致的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膚病都是春季常見病。因此,春季首先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比如,常吃小白菜、油菜、青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以及柑橘、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胡蘿蔔素,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保護上呼吸道黏膜與肺部的上皮細胞,同時增強黏膜抵禦外界異物的能力。

其次,早春時節仍比較寒冷,營養結構應以高熱量為主,除穀類外,還應適當吃些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蛋、魚、蝦、牛肉、雞肉、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也必不可少。

最後,老年人容易「春困」,不妨吃一些土豆、胡蘿蔔、瘦肉、豆製品等富含各類維生素的食物,可增強糖代謝,改善腦組織的能量供應狀況,消除疲勞感。有研究顯示被譽為「春季第一果」的草莓,富含鐵元素、果糖、蘋果酸、檸檬酸等物質,可輔助治療春季易發的嗓子疼、咳嗽等疾病。

烹飪技法上,春季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因此不推薦採取煎炸、辣炒等做法。尤其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清淡、溫和的飲食能讓胃腸適應從寒冷向溫暖變化的過程。

春季多雨,多風、多寒、多濕。中國傳統中醫認為,辛能散風,溫能袪寒,淡能滲濕,甘能健脾。所以應結合氣候變化特點,從防病健身兩方面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春季養生,注重養肝的特點,飲食以辛甘、清淡為主。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喜暢達疏泄而惡抑鬱。所以,養肝首要一條是調理情志。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

春季宜選擇的食物

多吃青綠色的食物,可以強肝護肝。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從情志、氣血等方面來調暢氣機。肝藏務、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流量的功效,對血壓、心臟都產生重大影響。常見的青綠色蔬菜有菠菜、香菜、芹菜、豌豆苗、油菜等。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青綠色食物都含綠葉素、維生素 C、胡蘿蔔素、葉酸、鈣、鉀等。

春季飲食原則

(1)主食。以粳米、燦米為主。味甘性溫能夠補中益氣,健脾胃、養胃生津。

(2)肉類。選擇雞肉、鴨肉等性溫而甘不油膩,有助於體內消化食物。魚類食物高蛋白、低脂肪、易於消化吸收且富含多種維生素。

(3)各種綠色蔬菜及菌類。如油菜、菠菜、芹菜、香菜、竹筍、香菇、木耳等食材。

(4)各類水果。如蘋果、香蕉、梨、草莓、奇異果等水果。

春季養生須知

春天的天氣變化最為反復無常,使人出現種種不適癥狀,易患上種種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應注意保健養生。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春季養生「當需食補」。但必須根據春天人體陽氣逐漸生髮的特點,選擇平補、清補的飲食,以免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