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規範用藥的重要性

盛淨 老年科

高血壓不規範用藥的後果如何?

羅先生,78歲,5年前體檢時發現,收縮壓為170~180mmHg,舒張壓為80~90mmHg,結合其他體檢指標,醫生給他戴上了高血壓病的帽子。但他是一位西藥治療的抵制者,認為西藥對肝腎損害很大。在最近的5年裡,堅持要服用純中藥降壓,還配合「夾耳朵」「按腳心」等物理治療。當周圍朋友詢問他治療效果,他的回答含糊其辭:「有時有效,有時無效!」然而,他最近體檢發現,尿蛋白、肌酐等腎臟指標嚴重超標,進一步檢查後診斷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隨後,羅先生只能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現在看來,如果羅先生能夠在高血壓早期就進行規範治療,絕對不會在數年裡進展到血液透析的地步。

「三低一高」仍是高血壓病防治的現狀

在現代醫學領域中,仍有很多疾病的發病機制是目前無法明確的,但高血壓病卻是個例外。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已經明確,且精準的靶點已經找到,心、腦、腎已經成為高血壓病侵犯的靶器官。這就意味著對於95%的高血壓病患者來說,針對病因進行藥物治療,是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壓病的。

而對於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來說,由於多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彈性變差,所以血壓就會呈現收縮壓高、舒張壓低,脈壓相差很大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容易使血壓波動幅度增大,從而使心肌梗死、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的發生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更需要接受規範的藥物治療。

目前,歐美髮達國家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已經出現了「拐點」,但在我國,高血壓病的發病率仍在不斷上升,並且呈現出「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和「併發症病死率高」「三低一高」的特點。目前,在我國高血壓病的併發症中,腦卒中的發病率是位列全球第一的,且心血管事件、腎功能不全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這與我國目前在高血壓病的預防、治療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有關。其中,廣大民眾對高血壓病藥物治療的認識誤區可能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光靠中藥控制血壓行不通

中醫學對於高血壓病的作用機制也有過詳細的闡述和分類。其中一些中藥對預防高血壓病的併發症、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但是,在應對高血壓急症時,西藥比中藥擁有更明確的作用機制和有效的作用途徑,因而降壓效果更明顯和快速。所以,像羅先生那樣排斥西藥治療、完全依靠中醫藥治療的做法,只能是延誤了治療時機,使靶器官進一步受損。

另外,對於高血壓病前期或輕度高血壓病患者來說,是可以通過包括調整飲食結構,服用三七、丹參、苦丁茶等中藥茶飲來逆轉高血壓病的。而如果高血壓已經進展為中度以後,單純通過中藥茶飲等方式來控制血壓是不現實的。而且,同一種中藥受其產地、種植時間等影響,藥效成分會相差很大,現在不少中藥因其種植土壤重金屬汙染嚴重,如果長期飲用這類中藥茶飲,有可能會患上其他疾病。譬如,臨床上可見長期飲用苦丁茶後患上血液病者。因此,熱衷於把中醫藥治療作為高血壓治療的唯一方法是絕不可取的。

未來高血壓病用藥能實現個人訂製

如今,在不少基層醫院中,以珍菊降壓片、複方利血平片、複方降壓片等為代表的降壓複方製劑,依然可以看見其身影。這些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首創的複方製劑,將若干種具有降壓作用的藥物,按比例調配在一起製成,因其價廉、研發成本低,且有一定的降壓效果,歷史上對我國高血壓病防治做出過貢獻。

然而,近二三十年,隨著高血壓病發病機制的明確,隨之有針對性的西藥被研發出來,我國傳統複方製劑的優勢越來越小了。而且,在這類複方製劑成分中,雖然各種藥物成分劑量小,但是種類繁多,對其適用人群缺乏更精準的劃分。因此,長期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也會日益增多。一些複方製劑以利尿劑為基本成分,但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對於像糖尿病患者來說並不適合,容易引起空腹血糖的升高。還有一些複方製劑以中樞降壓藥利血平為主要成分,長期使用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腦功能。

但是,高血壓病的複方製劑是未來高血壓病藥物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這裡所指的「複方製劑」不再是傳統的複方製劑,而是基於高血壓病發病機制,又針對特定高血壓人群研製而成的複方製劑。這種複方製劑的成分簡單,只由兩三種主流的降壓藥組成,如利尿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組合,更適合鹽高敏型高血壓病患者;鈣通道阻滯劑+ARB組合,更適合心動過速型高血壓病患者。未來的複方製劑還可以實現個性化訂製,就像配鏡一樣,針對不同類型的高血壓病患者做精細化定製,從而達到高血壓治療的更佳境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