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gout),該病名早在古籍《醫略六書》就被正式提出,而今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居民飲食結構的改變,加上缺乏適量的體力活動,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發病率直線上升,且呈現年輕化趨勢。根據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發病率的報道,保守估計目前約有高尿酸血症患者1.2億,約占人口總數的9.0%。
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是高尿酸血症?而痛風又是怎麼回事?得了痛風該怎麼預防和治療?······」下面就來談一談人們對於痛風認識上的誤區及有關的疑問。
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風嗎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定期體檢成了常態。有些人拿到體檢報告一看:血清尿酸增高。就想:哎呀,我得痛風了!那到底高尿酸血症是不是就是痛風呢?答案是否定的。
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準男性高於420μmol/L,女性高於360μmol/L。這個濃度是尿酸在血液中的飽和濃度,超過此濃度時,尿酸鹽即可沉積在組織中,造成痛風組織學改變。痛風是因關節內尿酸結晶沉積而導致關節劇痛和發炎的一種疾病。這些結晶的生成是由於血中尿酸濃度異常增高所致。尿酸來自體內細胞的正常分解並經腎臟排泄。如果腎功能不良或者機體產生的尿酸過多,血液中的高濃度尿酸就會引起關節內的結晶沉積。所以,高尿酸血症不是痛風,但高尿酸血症患者發生痛風的可能性大致和血清尿酸水準增高的程度成正比。
所以,對於無癥狀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能放任其不管,應積極尋找高血尿酸的成因和相關因素,並加以糾正或避免,如利尿藥、降壓藥、化療藥及腎病、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同時應避免肥胖、高嘌呤及高熱量飲食、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什麼樣的關節痛才是痛風
有些老年人,時有關節疼痛,那他是得了痛風嗎?其實不盡然。痛風的發作有其自己的特點:急性發作(也稱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沒有預兆,常在夜間突然發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劇烈,同時受累的關節表現為發紅、發熱和腫脹,局部皮膚髮亮,觸痛明顯。痛風最常侵犯大海趾根部的關節,但也常見於膝、腕、手指和肘關節等。大多數痛風會復發。最初偶爾發作,常侵犯一個關節,持續幾天后癥狀完全消失,直至下次發作。但是,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多,癥狀會持續更久,受累的關節更多。隨著多個關節同時受累,痛風會發展為慢性(長期性)疾病。
所以,如果只是單純關節疼痛,受累關節無明顯紅腫發熱,或者疼痛位置不集中、累及多個關節,往往不是痛風發作。
痛風有什麼危害
痛風性關節炎多為自限性,在1~2周內自行緩解;反復發作的關節炎會遺留慢性關節疼痛。暫時的痛楚往往引不起患者重視,而痛風的危害在於長期反復發作引起的關節破壞及高尿酸血症相伴的代謝紊亂綜合征,如肥胖、高血脂、血糖異常,顯著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使痛風患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的發生率顯著增高。最為重要的是尿酸鹽結晶沉積於腎臟引起腎功能損害。
如何早期發現痛風呢
對人群進行大規模的血尿酸普查可及時發現高尿酸血症,這對早期防治痛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無條件進行大規模血尿酸檢測,至少應對下列人員進行血尿酸的定期檢測:①60歲以上的老年人,無論男、女及是否肥胖;②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絕經期後的女性;③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患者;④原因未明的關節炎,尤其是中年以上以單關節炎發作為特徵的患者;⑤腎結石,尤其是多發性腎結石。
痛風該如何進行治療
有些患者因關節痛到醫院就診,醫生給他的診斷是:痛風急性發作,開了藥吃了1周,關節不痛了,就自行停藥,也未定期隨訪,結果沒過多久痛風又發作了。所以痛風的治療應該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治療。
在痛風發作時,治療的目的是控制發作,以止痛為主,降血尿酸藥物暫停使用。最快在24小時內可以控制痛風發作,最遲一般來說不超過2周。常用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抗炎藥[有雙氯芬酸鈉(英太青)、布洛芬(芬必得)、塞來昔布(西樂葆)、安康信等]、秋水仙鹼、潑尼松(強的松)等。
痛風發作停止後,即為痛風發作的間隙期,治療目的是降血尿酸。常用藥物包括別嘌呤醇、苯溴馬隆(立加利仙)等。
平時應注意飲食控制(低嘌呤飲食)、鹼化尿液(小蘇打片)、多飲水。
治療併發症和合併症:如有腎損害者和有尿路結石者應給予相應的治療,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高血脂及動脈粥樣硬化等應給予相應的治療。
最好選擇中西醫結合調治,可有效減輕西藥的毒副作用,增強嘌呤代謝和尿酸排泄,長期穩定尿酸水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降尿酸藥物不能隨意停止,需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或者停藥,即使停藥後仍應定期隨訪血尿酸水準。
降尿酸藥物可以長期服用嗎
對於降尿酸藥物,人們總是有這樣的誤區:是藥三分毒!降尿酸藥物更是「毒中之王」,去看看牠們的說明書就知道了,所以這類藥物「能少吃就少吃」。的確,降尿酸藥物中苯溴馬隆有可能導致腎結石,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對別嘌呤醇嚴重過敏者,可出現致死性剝脫性皮炎,秋水仙鹼大劑量服用可造成肝腎功能損害······看到或者聽到這些不良反應,人們的顧慮就來了:既然這些藥這麼「毒」,那我們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其實,只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完全不用擔心。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安全用藥。有些痛風患者長期或者終身服用降尿酸藥物,也沒有出現上述不良反應,並且現在製藥科技不斷改進,新型製劑不斷推出,不良反應也已經越來越小。
痛風可以治癒嗎
非常肯定地說,痛風不能治癒,但可以控制和預防。首先要飲食控制,不良飲食習慣是誘發痛風發作的罪魁禍首,所以痛風患者要控制飲食及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具體如下。
應供給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對心腎無不利影響,應多飲水以及一些利尿的降酸茶。
烹調方法多用燴、煮、蒸等,少用煎、炸、熬。食物應盡量易消化。
多選用富含維生素B1及維生素C的食物。可用食物:粳米、面、饅頭、牛奶、雞蛋、水果及各種植物油。
蔬菜除龍鬚菜、芹菜、菜花、菠菜及香菜外,其他均可食用。
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千克體重應攝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並以牛奶、雞蛋為主。如果是瘦肉、雞鴨肉等,應該煮沸後去湯食用,避免吃燉肉或滷肉。少吃脂肪。
禁用動物內臟、魚籽、骨髓、沙丁魚、牡蠣、小蝦皮、鯖魚、淡菜、肝、腎、腦、蛤蜊、蟹、魚、肉湯、雞湯、豌豆、扁豆、蘑菇及各類海鮮等,各種強烈的調味品及加強神經興奮的食物如酒、濃茶及辣味品等。在這裡需特彆強調,痛風患者可適量食用豆腐、豆皮及豆乾等,不宜食用整粒豆子和豆漿。
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症或痛風急性發作。
若單靠飲食不能控制痛風發作同時合併高尿酸血症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尿酸藥物。
腎臟內科醫生不會治療痛風
醫學教科書上「痛風」是歸入免疫系統疾病中的,所以很多人包括部分醫務人員都到風濕免疫科去看痛風,其實腎臟內科才是治療痛風的主要科室。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痛風的診斷基於臨床表現及血清尿酸水準,血清尿酸是腎功能生化檢驗中的一項,而腎臟內科醫生看得最多的化驗報告就是腎功能檢查報告。
其次,降尿酸藥物在腎功能不全患者中應用須十分謹慎,用藥不得當有可能會加重腎功能損害,而腎臟內科醫生對腎功能不全患者如何用藥十分熟悉,自然會同時兼顧藥物療效及腎功能的保護。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腎臟內科醫生「愛腎如命」。他們認為腎臟就是人們的第二生命,他們每天都在想盡辦法去保護患者的腎功能,對痛風患者,他們想到的
不僅是控制痛風的發作,還要減少痛風反復發作引起的遠期後果。
所以,腎臟內科醫生完全有能力治療痛風,同時還擅長保護患者的腎功能,故去腎臟內科治療痛風,有百利而無一害。
總之,得了痛風不可怕,痛風雖然不能治癒,但它也不是洪水猛獸,只要做到「管住嘴、減體重、多飲水、勤運動、聽醫生、把藥用」,相信痛風一定可以被預防和控制。千萬別到「得了痛風,毁了腎臟」的地步再去就診,到時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