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運動量的自我監測

老年人運動健身除堅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等原則外,還應注意運動量的自我監測,以防止超 量運動帶來的負面反應,影響健康,甚至發生意外。

1.自我監測的指標

(1)心率。運動量可以用脈搏及心跳頻率作為運動 量的指標,若運動量大,心率就快。對於正常成年人的 運動量,以每分鐘心率增加至140次為宜;而對於老年人 的運動量,以每分鐘增加至120次為宜。如果能注意到這 一點,加強預防措施,猝死並非不可避免。運動時心跳 從明顯加快到不感覺快,可以證明健身的效果。從自測 脈搏中獲得其反應心臟的負荷。60歲以內的中老年人, 如脈搏每分鐘不超過120次,說明運動量適宜;若每分鐘 達130~140次,則說明已超量,應減少運動量,以免心 髒負荷過重,應予調整。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運動中脈 搏應保持每分鐘不超過110次,如出現脈搏次數減少或脈 律不整齊,應立即停止鍛鍊,並及時就醫。運動性損害 是可以控制的,關鍵就在於控制心率,對運動強度的最 直觀表達出來的就是心臟的跳動。

(2)呼吸。在健身運動中,由於需氧量增多,呼吸 會稍快一些,屬正常現象,但不可過快,呼吸次數以不 超過每分鐘24次為宜。如運動中出現頻繁咳嗽、喘氣、 胸悶和呼吸困難,則應減少運動量或停止運動。如每天 走3千步,逐漸增加到6千步而不感到疲勞;爬樓梯從氣 喘到不太喘。

(3)食慾。老年人通過適當運動,可增加胃腸等消化功能,改善食慾,食量稍增。但運動後若食量驟增且持續,或激烈運動後長時間不想吃飯而且厭食等均屬異常。需考慮運動項目和運動量是否合適,應進行適當調整。

(4)睡眠。另外,老年人通過適當運動,睡眠有所改善,睡得香一些。若通過一段時間鍛鍊,反而使失眠加重,且出現腰酸體痛難忍,則考慮運動是否過量,應及時進行調整。

(5)疲勞感。運動量以每次鍛鍊後感覺不到過度疲勞為適宜。老年人在運動後,特別是在開始鍛鍊後,會有輕重不等的疲乏感,而隨著鍛鍊的經常化,適應性增強,疲乏感會隨之漸漸消失,鍛鍊後精神愉快。如果老人在健身鍛鍊一段時間後,不僅不覺得輕鬆愉快、精力充沛,反而感到睏乏越來越重,甚至產生厭倦感,這說明運動量過大,可適當調整。

(6)體重。老年人在健身運動中,可每週測量體重1~2次,最好在同一時間測量。肥胖者經過一段時間鍛鍊後,可以因脂肪消耗使體重有所下降。一般剛開始鍛鍊的人,3~4周後體重也會逐漸下降,這是新陳代謝增強、消耗增多、脂肪減少的緣故;隨後體重會相對恆定在一定水準上,如果體重呈「進行性」下降,可能是運動過量或有潛在性疾病,應及時查明原因。

2.運動的頻率

老年人運動一般為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週不少於4次,間隔時間不宜超過3天。初參加運動的人,開始運動次數及運動量應少些,每週3次,每次15~30分鐘較適宜。以後每週3~5次,每次30~50分鐘。體質稍差,年齡偏大或初次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可以慢跑或跑、走交替的運動方式,每次15~30分鐘,每週2~3次,經過幾周或幾個月後,根據體質情況再增加運動頻率。身體健康的老年人,每天可堅持鍛鍊一次,每次30分鐘左右,一般運動不要超過1小時。

進行有一定運動強度、運動量及持續時間(30分鐘以上)的體育鍛鍊時,每週3~4次,隔日一次亦可。實在有困難時,每週鍛鍊不應少於3次。同時,要合理地安排好時間,養成按時鍛鍊的良好習慣,注意掌握適當的運動量。

3.運動鍛鍊的持續時間

老年人運動若無不適感,下面幾種不同運動鍛鍊的持續時間安排大致如下:

(1)慢跑。每天1次,距離1500~2000米,速度約為每分鐘100米,時間為15~20分鐘。此種鍛鍊只限於病情穩定的患者。

(2)步行。每天1~2次,每次步行距離2 000~3000米,時間為30分鐘左右。可逐漸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續時間,要持之以恆。步行時應選擇平坦路,步幅均勻,步態穩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

(3)走跑交替。每天1~2次,每次走跑距離2000~3000米,時間為20~30分鐘。先步行1分鐘,然後跑0.5分鐘。反復交替進行。

(4)簡化太極拳。每日練習1~2次,每次練習一套。練習時要求動作緩慢、柔和、連貫,思想集中,如不能完成全套動作,分節練習亦可。

(5)氣功。練習放鬆功,以臥式為主,配合坐功,強調放鬆、安靜。每日練習2次,每次20分鐘左右。

(6)綜合性醫療活動。通過上述鍛鍊後,身體已經適應且心功能尚好的人,可逐步採用綜合醫療活動,內容包括準備活動,四肢及軀幹運動如廣播操、簡單的球類運動等,以及慢跑等全面鍛鍊,最後進行放鬆活動,每天下午進行,每次時間40分鐘左右。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