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防病治病的關係

隨著社會進程不斷向前推進,人們生活水準在提高的同時,健康生活離大家越來越遠。各種便捷的設施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使得身體活動量逐漸減少,再加上各種社會壓力的不斷形成與增加,人類機體不斷接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擾。都市裡許多人群已進入亞健康群體,他們食欲不振、疲乏無力、情緒不穩、頭暈、失眠、關節疼痛等。如果亞健康狀態得不到緩解,就極有可能進一步發展而成為患病人群。這些狀況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與缺乏運動有關。長期久坐不動、經常伏案工作的人,會由於缺乏體育運動而造成頸、肩、背、腰等處局部肌肉、韌帶組織的過度勞損,逐漸產生頸椎病、肩周炎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心臟病專家們一致認為:現代生活中長時間坐著工作,缺少體力活動是心臟發病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缺乏體育鍛鍊的人,其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率大大高于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

在代謝方面,肥胖症的產生不單是由於攝入營養過於豐富的食物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由於生活的舒適、勞動強度的減少以及體育運動的不足,使人體從食物中攝取的熱量遠大於身體活動所消耗的熱量,這種熱量供需不平衡的結果就會使體重(脂肪)增加。

缺乏運動還會造成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降低。每當感冒流行時,室內工作人員之所以首先罹患,除室內空氣流通不暢外,主要是因為他們長時間缺乏運動,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偏低,缺少抵禦病菌和病毒的能力。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機體在免疫力下降時,對癌細胞的侵襲缺乏應有的「戰鬥力」。現代人伴隨高節奏、高效率的工作方式,產生的以焦慮、抑鬱等一系列情緒改變為主的心身疾病,更是與缺乏運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運動專家指出,適當運動對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特別是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等疾病,有著藥物和手術無法替代的作用。它能明顯降低不少常見病的患病率和致殘率,減少或避免後遺症的發生。所以對於現代人來說,開展各式各樣的體育鍛鍊,能彌補活動量缺乏所造成的種種不良狀況,使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發生積極變化,有利於更好地向健康方向發展。

有關運動促進健康,輔助防治慢性病的實踐,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在現代運動醫學中,體育療法是現代康復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運動輔助防治病的內容。運動作為現代醫學預防和治療的手段之一,正日益被眾多醫生所接受並受到推薦。目前許多發達國家與地區,在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骨質疏鬆症、骨關節運動系統損傷與神經系統等疾病的治療中,體育鍛鍊已成為醫生處方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適量運動對預防冠心病,保持心臟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低強度、長時間有氧運動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三醯甘油(甘油三酯)水準。長期堅持鍛鍊可以降低臨界高血壓患者的安靜血壓,改善心臟功能和心肌供血,防治高脂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同時提高糖耐量和胰島素敏感性,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適宜的體育鍛鍊還有助於增強骨密度,防治骨質疏鬆症。

相當多的人都明白體育鍛鍊有益健康,也希望能夠通過體育鍛鍊保持健康的體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會因各種原因,使得自身無法堅持體育鍛鍊,甚至完全退出體育鍛鍊的行列。本書試圖從普通大眾的需求出發,探索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廣大民眾喜愛的體育健身活動,實現人人健身、從我做起。

參考文獻

1.曾承志.健康概念的歷史演進及其解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05):619~622

2.邢東民,張錦娟.健康概念探討和思考.社區醫學雜誌,2005,3(11):34~353.趙夏娣.運動與心理健康.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4.鄒寧.健康運動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