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貪食症的病因學知識\核心特徵

ICD—10將神經性貪食症描述為一種以反復發作性暴食及強烈的控制體重的先占觀念為特徵的綜合征,導致患者採取極端措施以削弱所吃食物的「發胖」效應。這一術語應限定在與神經性厭食症相關的一類障礙內,兩者精神病理相同。年齡及性別分布類似於神經性厭食症,但發病年齡稍晚一些。這一障礙可被視為持續的神經性厭食症的延續(儘管相反的次序也可能出現)。當以往患神經性厭食症的人開始出現體重增加,月經也可能恢復,顯示病情改善,然而隨後便出現一種惡性形式的暴食及嘔吐。反復嘔吐會導致機體電解質紊亂和軀體併發症(手足搐搦、癲癇發作、心律失常、肌無力),及隨後體重嚴重下降。

神經性貪食症(bulimnia nervosa)在1979年首次被英國精神病學家拉塞爾(Russell,1979)在一份影響力很大的報告中描述,其病例中也伴有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貪食症被DSM—III納入後,在未患神經性厭食症的一般人群中常見起來,僅25%曾有神經性厭食症史。

神經性貪食症通常起病于青春晚期,一般比神經性厭食症晚幾年,出現在一段時間的限制飲食之後,經過長短不定的時間,通常是3年內,逐漸增加的過度進食發作。

神經性貪食症的流行病學特徵

神經性貪食症在西方的患病率16—40歲的女性中為1%,20世紀90年代早期該病的出現和診斷在英國急劇增加,隨後適度降低,可能是因為對神經性貪食症的識別率提高(Curren et al.,2005)。費爾伯恩和貝格林(Fairburn &.Beglin,1994)的研究中神經性貪食症患病率為0.5%—1%,施維策等人(Schwitzer,Rodriguez;Thomas,8.Salimi,2001)調查的女生中, 50%以上有週期性的暴食史,8%至少使用過一次瀉藥,然而很少有人達到神經性貪食症的頻繁程度。庫珀和費爾伯恩(Cooper &.Fairburn,1983)發

現,接受家庭計畫門診的年長女性20%至少有過一次狂食經歷,3%將其作為控制體重的手段。

我國目前沒有流行病學報告,但臨床諮詢中有案例。發病人群主要為女性,年齡多在18—20歲,與神經性厭食症交替出現,發病年齡較神經性厭食症晚。

神經性貪食症的病因

一般危險因素

與神經性厭食症一樣,神經性貪食症是暴露於常見精神疾病的危險因素的結果,包括精神疾病的家族史,特別是抑鬱和物質濫用,兒童時期的負性經歷。曾經認為性虐待特別常見,一項研究發現,曾被虐待過的青春期少女表現貪食的人數幾乎是其他女孩的3倍。但現有證據表明,其性虐待比例不比其他類型的心理障礙高(Fairburn,Cooper,Doll,&.Welch,1999)。

特殊危險因素

神經性貪食症更多暴露於特別促進飲食的因素中,如兒童期肥胖、父母肥胖,初潮早。貪食症來訪者家庭比厭食症來訪者家庭或正常青春期少年的家庭充滿更多的敵意、矛盾和混亂,給予孩子較少營養與支持(Halmi etal.,2000)。

同伴壓力下,對苗條身材的追求是年輕女性出現貪食行為的一個較強的預測因子(Young,McFatter,&.Clopton,2001)。實驗室任務中,有嚴重 貪食癥狀的女性相對於其他女性來說,會過多關注同體形有關的線索(Viken et al.,2002)。完美主義也是一個危險因素,但程度較神經性厭食症輕(Fairburn,Cooper,Doll,&.Welch,1999)。

生物因素

同卵雙生子的神經性貪食症同病率(23%)大於異卵雙生(9%),這提示存在明確的遺傳因素。5—羥色胺釋放降低與暴飲暴食和其他行為癥狀有關,5—羥色胺激動劑可以抑制進食,已用於治療人類的肥胖症,5—羥色胺是原因還是結果目前尚不清楚。但神經性貪食症史的人對5—羥色胺水準降低存在神經心理易感。同時,節食造成的體重下降可引起5—羥色胺有效性降低。這說明高危人群過分節食誘發神經性貪食症的癥狀(Smith,Morris,&.Friston,1999)。

神經性貪食症的核心特徵

其一,不可抑制的渴望大量進食,貪食的發作可能由於應激或自我強制性飲食規則打破引起,偶爾也有計畫好的。發作時大量食物被消耗掉,平均每次發作攝入熱能超過8000焦,來訪者通常獨自進行這種暴飲暴食。

其二,來訪者暴飲暴食最初是減輕壓力,緊接著是罪惡感和厭惡感,採取引吐、導瀉、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可能引起的發胖。

其三,體象障礙。體象(body image)或身體圖式(body schema)是個人 的主觀表徵,藉以判斷軀體的整體性並評估肢體的運動和位置。特殊的體象障礙見於神經系統疾病。肢體大小和形狀的歪曲認知偶見於健康人疲倦或入睡時,也可見於偏頭痛、癲癇先兆及服用迷幻劑LSD(麥角酸二乙基醯胺)後。這種體驗包括肢體突然變大、變小或扭曲等。當事人能認識到這種體驗是不真實的。體象的整體歪曲見於神經性厭食,患者堅持自己太胖,事實上他的體重很輕,甚至「骨瘦如柴」。

其四,抑鬱癥狀比神經性厭食症更突出,可能繼發于進食障礙。有很高比例符合重性抑鬱的診斷標準。

其五,通常體重正常,體重低于正常的來訪者更符合神經性厭食症的診斷。

其六,大多數為女性,一般月經正常。

其七,反復發作可導致併發症,包括無力、心律不齊、腎臟損害、牙齒有齲斑(酸性胃內容物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