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的成因、影響、後果

網路成癮(簡稱網癮)(internet addiction)是伴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形成的一種新型成癮現象,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失控,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網路成癮不僅能夠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應,同時會對青少年的人格發展(Young & Rodger,1998)、學習生活(Young,1996)、人際關係等方面帶來巨大的危害。高志宏等人(Chih—Hung Ko et al,, 2009)發現,網路成癮的青少年更容易在早年表現出攻擊行為,初中生比高中生表現得更明顯。網上聊天、流覽色情網站、網路遊戲、網上賭博都與攻擊行為有關。

一、網路成癮概述

(一)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2010年7月15日發佈的《第 26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線民規模達4.2億,手機線民半年內新增4 334萬,達到2.77億,青少年的比例占到50.7%。青少年上網人數和上網時間逐年增加。2007 年青少年周上網時間為11.6小時;2008年為14.6小時,2009年為16.5小時。

1. 網路的積極作用

其一,促進青少年學習。在互聯網提供的三種服務中,資訊服務是首要的。雷靂等人(2005)總結了以往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利用互聯網能夠激發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青少年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幫助他們明確職業方向,加強教師對課堂的教學管理。

其二,促進青少年人際關係和自我的發展。拓展交際範圍,增進友誼和親密關係(雷靂,陳猛,2005);孤獨的青少年可獲得基本的社會支持;有更大的空間來建構自我,展現自我的每個方面,從而建立自我同一性。

其三,矯治青少年的問題行為。揚(Young,2005)指出,心理諮詢運用網路,針對青少年問題行為的矯治有三個方面的作用:為心理援助和諮詢提供了

新的有效管道;實證比較研究說明,網路諮詢是有效的;來訪者願意使用網路心理諮詢,主要是因為網路諮詢具有便捷性、匿名性、網路諮詢師資質較高等。

2. 網路對青少年的消極作用

其一,網路不良資訊的危害。獲取色情資訊、對性持開放態度、嚴重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其二,青少年網路攻擊行為。網路的匿名性會增強青少年的攻擊行為;在使用網路的青少年中,19%會捲入網路攻擊行為。攻擊者與傳統的欺淩弱小者類似,他們可能會將網路上的攻擊行為過渡到現實生活中,傷害他人或者自我傷害(焦君華,2008)。

其三,網路對青少年道德、價值觀的影響。道德層面表現為漠視權威,忽視規則,不能承擔自己的責任;價值觀層面表現為多元化,價值目標模糊化,價值觀物質化等(辛蓓,2002)。

其四,過度使用網路造成的不良影響。青少年的日常活動之間發生衝突,影響到身心健康;自我價值感比較低(危珊珊,2008),並且更可能產生抑鬱、交往焦慮等消極情緒(林偉,黃子傑,林大熙,2004)。即使是因為交流需要而過多上網,也會減少青少年在真實社會中的捲入度,降低心理幸福感。

(二)網癮的流行病學特徵

據《中國青少年網癮資料包告》(2009年),目前我國城市青少年線民中網癮青少年的比例約為14.1%,人數約為2404.2萬,網癮青少年以“網路遊戲成癮者”居多47.9%,幾乎所有的網路成癮者點擊過黃色網頁。雷靂等人(2010)做了累計4千餘名青少年的調查,青少年病理性互聯網使用的比例約為5.4%,他認為《中國青少年網癮資料包告》中的網癮青少年判斷標準可能過寬。

揚(Young, 1999)在網上對44名心理開業諮詢師進行與網路成癮障礙來訪者有關的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5份。結果顯示:在1998年一年中,被調查開業諮詢師平均接待了9名網路成癮障礙來訪者;90%的心理諮詢師認為網路成癮可能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94%的心理諮詢師認為網路成癮障礙問題實際的發生率遠比臨床就診統計的人數多。

(三)網癮的成因

1. 互聯網自身的特點

揚(Young,1998)提出網路具有三個特點:(1)匿名性(anonymity),指網路上可以不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人們可以扮演不同于現實生活中的角色。(2)便利性(convenience),指可以隨時通過網路達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很快地獲得各種資訊和娛樂。(3)非現實性(escape),指可以通過網路暫時逃離現實,不用面對現實的不愉快和壓力,這三個特點使網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構成了網路成癮的外因。

2. 環境因素

父母的過度控制和保護,與父母親、同伴疏離程度高的青少年轉向互聯網尋求情感宣洩、支持和友誼,更傾向於依賴互聯網的娛樂和社交服務(雷靂,2010)。

3. 個體因素

揚(Young,1998),林絢暉等人(2001)研究,網路成癮者可能具有下列人格特質:喜歡獨處、敏感、傾向於抽象思維、警覺、不服從社會規範等,自我價值觀也比較低(危珊珊,2008),與抑鬱、社交焦慮有一定相關性(林偉,黃子傑,林大熙,2004)。揚(Young,1996)在其臨床實驗中用紮格編制的自評抑鬱量表進行測驗調查,結果顯示,中度至重度的抑鬱水準與網路成因存在相關。

(四)網癮的後果

精神醫師沙皮拉(Nathan A. Shapira)在其臨床實踐中訪談了14位元網路過度使用者,發現其中有9位來訪者有躁鬱症,7位有焦慮症,3位有暴食症,4位有衝動控制的問題,8位曾經有過酒精依賴或其他藥物成癮的問題(Shapira etal., 2003)。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麥克林醫院網癮服務中心主任奧紮克(Maressa Hecht Orzack)15年來一直以多種形式對電腦成癮開展研究。根據臨床經驗,他特別指出電腦成癮患者的生理症狀:腕骨髓道症,眼睛乾,偏頭痛,背痛,飲食不規則,不能處理個人衛生,睡眠紊亂等(Orzack,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