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藏過程中營養素的變化與保護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家庭往往會一次性採購數天的原料,從家庭儲藏條件的角度分析:一次性大量採購在儲藏中會帶來營養素的損失嗎?

烹飪原料的儲藏一般分為常溫、冷藏、冷凍、罐裝儲藏等方法。

常溫儲藏對營養素的影響

新鮮食物在儲藏期間,營養素很容易發生變化,如植物性原料的呼吸作用會導致碳水化合物的損失,增加粗纖維含量。儲存方式不當還會造成營養素的蒸發流失。有些營養素特別是維生素C,遇到空氣容易被氧化而損失。

穀物儲藏溫度應在15℃以下,如果高於20℃,呼吸熱會使穀物溫度升高,導致霉變、腐敗。鮮牛奶在室內光線條件下,保存1天,維生素B2將損失30%,維生素B。將損失20%。菠菜在20℃室溫條件下存放4天後,葉酸的水準可下降50%。蛋在長期儲藏中蘇氨酸和維生素A損失較多。還有一部分營養素對氧敏感,在儲藏、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失。

許多營養素對光敏感,受日光直接照射時會被破壞,在室內光線條件下也會慢慢地受到破壞,其破壞的程度取決於光波的種類和照射的時間與面積。如脂肪在日光照射下會加速其酸敗,自動氧化主要發生在油脂的儲藏中。有些原料會褪色或變色,造成營養素受損或滋味受到影響。所以,烹飪原料應避光儲藏於低溫或陰涼處。

冷藏儲藏對營養素的影響

嗜低溫細菌可以在0~5℃甚至更低的溫度環境下存活,冷藏只能抑制細菌的繁殖速度,不能起到「滅菌」的作用,冷藏時間過長也會導致原料的霉變、腐敗,從而降低原料的營養價值。隨著冷藏時間的增加,新鮮水果損失的維生素C就越多。如桃子在7.7℃中存放1天,維生素C含量存留90%,存放5天維生素C含量下降為70%,存放7天後維生素C損失近50%。如放置在2~5℃時,所含維生素C的保存明顯比7.7℃時高。但是,如果冷藏溫度低於0℃,將使水果冷凍形成冰晶,冰晶解凍時產生水分丟失,從而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產生影響。將菠菜放入4℃左右的雪櫃內,8天後葉酸會下降50%。

冷凍儲藏對營養素的影響

冷凍過程包括預冷處理、冷凍、冷凍儲藏和解凍。從感官性能和營養素的保存率來看,這種長期保存食品的方法一般被認為優於罐藏和幹制。

預冷處理對營養素的影響

在冷凍之前,大多數蔬菜需要熱燙以鈍化酶類,否則在凍結儲藏的過程中,感官特性和營養成分將發生很大變化,但熱燙時水溶性維生素會有很大損失。

冷凍對營養素的影響

除了豬肉和抱子甘藍以外,冷凍對蔬菜、水果和動物組織中的維生素含量一般沒有明顯的影響。

冷凍儲藏對營養素的影響

食品在冷凍儲藏過程中維生素會大量損失,損失的多少取決於產品種類、預冷處理(尤其是熱燙)、包裝材料、包裝方法(如是否加糖)以及儲藏的條件等。

解凍過程對營養素的影響

原料解凍的滲出液中含有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這類營養素的損失將與解凍滲出液的量成正比。由於在解凍過程中,有人喜歡用熱水加快解凍速度,且大塊肉解凍之後,仍放回雪櫃冷凍,這樣做會加大肉中的營養物質損失且造成衛生問題,因此肉類解凍時應堅持低溫緩慢化凍(4℃左右)的原則。

罐裝儲藏對營養素的影響

罐裝儲藏能夠有效地保存大部分營養素,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及部分維生素,如維生素B,和維生素C,礦物質一般不受罐裝儲藏的影響。

由於胡蘿蔔素、番茄紅素、鈣會增加,胡蘿蔔素和番茄紅素都對熱非常穩定,因此不會損失。而且加熱煮熟後,牠們的吸收率會大大增加。製作罐頭的過程還會起到「濃縮」的作用,所以,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等不僅不會損失,反而還會增加。研究表明,胡蘿蔔罐頭中的胡蘿蔔素含量比鮮胡蘿蔔高50%,番茄罐頭中的番茄紅素含量比新鮮番茄高1倍。除了鐵以外,礦物質也不會受到影響,有時還會增加。如魚罐頭在製作過程中,魚骨變酥變軟後會溶出部分鈣,所以魚罐頭中的鈣含量是鮮魚的2倍。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等不會損失。罐頭的加熱溫度一般不超過120℃,所以蛋白質、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都能完好保留。

罐裝食品會導致一些維生素受到損失,特別是維生素C和葉酸。不過,不同罐頭食品的營養損失是不一樣的,如番茄損失比較小,豌豆和菠菜損失較大,肉類則主要損失硫胺素。

知識拓展:雪櫃不是保險箱

1.冷藏就能「滅菌」?

未經加工的新鮮原料,尤其是肉類、家禽、雞蛋和海鮮等均帶有細菌,即使加工好的食物,如醬鹵類、涼拌萊、糕點類、魚生類等也帶有細菌。嗜低溫細菌可以在0~5℃甚至更低的溫度環境下存活,冷藏只能使細菌繁殖速度放慢,不能起到「滅菌」的作用。

2.雪櫃保存食物溫度越低越好嗎?

不同食物有各自儲存的適宜溫度:如果要長時間保存肉類(豬肉、牛肉等),可放在—18℃的急凍層,若只存放2~3天,則可以放在—2~5℃的保鮮層。並非所有食物儲存都是溫度越低越好,這是個誤區,特別是蔬果類,低溫會破壞其營養結構。果瓜類,如馬鈴薯,存放的最佳溫度應為2~4℃,黃瓜、茄子、西紅柿等的適宜存放溫度為7~10℃。香蕉、杧果、荔枝、番茄、青瓜、麵包等不宜放入雪櫃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