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礙即心境障礙,在精神疾病中通常表現為以下三種形式:一是情感性質的改變,可表現為躁狂、抑鬱、焦慮、緊張、恐懼;二是情感波動性的改變,表現為情感不穩、情感淡漠、易激惹性;三是情感協調性的改變,表現為情感倒錯、情感幼稚。
一、情感性質的改變
情感高漲(elation)指患者情感活動明顯增強,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病態喜悅,自我感覺良好,有與環境不相符的過分愉悅、歡樂、語音高昂、眉飛色舞、喜笑顏開,表情豐富。表現為可理解的、帶有感染性的情緒高漲,且易引起周圍人的共鳴,常見於躁狂症;表現為不易理解的、自得其樂的情感高漲狀態,稱為欣快(euphoria),多見於腦器質性疾病或醉酒狀態。
情感低落(depression)指患者表情憂愁、唉聲歎氣、心境苦悶,覺得自己前途灰暗,嚴重時悲觀絕望而出現自殺觀念及企圖。常伴有思維遲緩、動作減少及某些生理功能的抑制,如食慾缺乏、閉經等。情感低落是抑鬱症的主要癥狀。
焦慮(anxiety)是指在缺乏相應的客觀因素的情況下,患者表現為顧慮重重、緊張恐懼,以致搓手頓足似有大禍臨頭,惶惶不可終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頻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嚴重的急性焦慮發作,稱驚恐發作(pan—ic attack),常體驗到瀕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一般發作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多見於焦慮症、恐懼症及圍絕經期精神障礙。
恐懼(phobia)指面臨不利的或危險的處境時出現的情緒反應。表現為緊張、害怕、提心弔膽,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如心悸、氣急、出汗、四肢發抖,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恐懼常導致逃避。對特定事物的恐懼是恐懼症的主要癥狀。恐懼亦可見於兒童情緒障礙及其他精神疾病。
二、情感波動性的改變
情感不穩(emotional instability)表現為情感反應(喜、怒、哀、愁等)極 易變化,從一個極端波動到另一個極端,顯得喜怒無常,變換莫測。與外界環境有關的輕度的情感不穩可以是一種性格的表現;與外界環境無相應關係的情感不穩則是精神疾病的表現,常見於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情感淡漠(apathy)指對外界刺激缺乏相應情感反應,即使對自身有密切利害關係的事情也如此。患者對周圍發生的事物漠不關心,面部表情呆板,內心體驗貧乏。可見於單純型精神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易激惹性(irritability)表現為極易因小事而引起較強烈的情感反應,持續時間一般較短暫。常見於疲勞狀態、人格障礙、神經症或偏執型精神病患者。
三、情感協調性的改變
情感倒錯(parathymia)指情感表現與內心體驗或處境不相協調。如聽到令人高興的事時,反而表現傷感;或在描述自己遭受迫害時,卻表現為愉快的表情。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情感幼稚指成人的情感反應如同小孩,變得幼稚,缺乏理性控制,反應迅速而強烈,沒有節制和遮掩。見於癔症或痴獃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