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炎的中醫辨證與治療

概述

扁桃體炎為齶扁桃體的非特異性炎症,是咽部扁桃體發生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病症。本病多發於春秋季節,為咽部常見病。致病菌主要為溶血性鏈球菌。可分為急性扁桃體炎、慢性扁桃體炎。病原體通過飛沫、直接接觸等途徑傳入,平時隱藏在扁桃體腺窩內,當人體因勞累、受涼或其他原因而致抵抗力減弱時,病原體迅速繁殖而引起發病。炎症自小窩開始,再遍及整個扁桃體。急性炎症時,扁桃體實質內充血,有多形核白細胞浸潤,在黏膜表面,可見黃白色斑點,扁桃體明顯腫脹,並可形成多個小膿腫。慢性炎症可見扁桃體肥大,腺窩黏膜上皮增厚、表面角化過度或形成小潰瘍。角化物、炎性滲出物、脫落上皮細胞、白細胞、細菌等混合形成乾酪樣物的栓子,塞于腺窩口。長期炎症可致扁桃體內小血管閉塞,扁桃體日益萎縮,最後導致扁桃體纖維化,內容物難以排除成為病灶,容易引起腎炎、心臟病、風濕等全身性疾病。

本病屬於中醫「乳蛾」範疇。因其腫脹,凸出於喉口兩側,形似蠶蛾而得名。實證者,多因風熱邪毒從口鼻而入侵犯肺胃兩經,邪毒熏蒸于咽喉而成本病;虛證者,多因風熱乳蛾或溫病之後餘毒未清,邪熱耗傷肺陰,或因素體陰虛,加之勞倦過度,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熏蒸喉核所致。實證可見發熱頭痛,畏寒,幼兒可因高熱而引起驚厥,咽痛明顯,唾液增多等,嚴重者可出現張嘴困難。虛證可見咽部異物感,咽痛並不明顯,扁桃體潮紅,或伴有低熱及食慾不佳等。

治療

扁桃體炎治療應首先明辨虛實。常見的實證有風熱外犯證,治療以疏風清熱,宣肺利咽;肺胃熱盛證,治療以瀉熱解毒,利咽消腫。虛證有肺腎陰虛證,治療以滋養肺腎,清利咽喉。此外,還有虛實夾雜的情況,乳蛾反復不愈可見痰瘀互結證,治療以活血化瘀,祛痰利咽。上述證型除了內治法外,還有以中藥噴藥、含漱、霧化,局部疼痛點外敷中藥膏,以及傳統中醫外科治療法(烙法和啄治法)。

(一)分證論治

1.風熱外犯證1

病初起,咽喉乾燥灼熱,咽痛逐漸加劇,吞咽痛甚,喉核紅腫,連及喉關,喉核表面或有少量黃白色膿點。頭痛,發熱,微惡風,咳嗽,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利咽。代表方:疏風清熱湯加減。

基本處方:荊芥6g,防風10g,牛蒡子10g,甘草6g,金銀花10g,連翹10g,桑白皮10g,赤芍10g,桔梗10g,黃芩10g,天花粉15g,玄參15g,浙貝母10g。

加減法: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後下)10g、芒硝(沖服)6g;頭痛甚者,加蔓荊子6g、白芷10g、杭菊10g;熱盛者,加生石膏(先煎)30g、大青葉10g。

2.肺胃熱盛證

咽部疼痛劇烈,連及耳根,吞咽困難,痰涎較多,喉核紅腫,甚者喉核表面腐膿成片,並有咽峽紅腫,頜下可有淋巴結腫大。全身可見高熱,口渴引飲,咳嗽痰黃稠,口臭,腹脹,便秘溲黃,舌質紅,苔黃厚,脈洪大而數。

治法:瀉熱解毒,利咽消腫。代表方:清咽利膈湯。

基本處方:連翹10g,梔子10g,黃芩10g,薄荷(後下)3g,牛蒡子10g,防風10g,荊芥10g,玄明粉(沖服)5g,金銀花10g,玄參10g,大黃10g,桔梗10g,黃連6g,甘草10go

加減法:頜下淋巴結腫大者,加夏枯草10g、浙貝母10g;口渴引飲者,加白茅根15g、生地15g;口臭、腹脹者,加枳實10g、厚朴10g。

3.肺腎陰虛證

咽部幹焮,微癢微痛,哽哽不利,午後癥狀加重。全身可見午後顴紅,手足心熱,失眠多夢,或乾咳、痰少而黏,耳鳴眼花,腰膝酸軟,大便幹,舌質乾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養肺腎,清利咽喉。代表方:百合固金湯加減。2

基本處方:生地黃15g,熟地黃15g,麥冬10g,百合10g,貝母10g,當歸10g,白芍10g,甘草6g,玄參15g,桔梗10g。

加減法:午後顴紅、手足心熱、失眠多夢者,加鹽知母10g、鹽黃柏10g;耳鳴眼花、腰膝酸軟者,加遠志10g、女貞子6g、懷牛膝10g;大便幹者,加麻子仁10g。

4.痰瘀互結證

咽乾澀不利,或刺痛脹痛,痰黏難咳,遷延不愈,喉關暗紅,喉核肥大質韌,表面凹凸不平。全身癥狀不明顯。舌質暗有瘀點,苔白膩,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代表方:會厭逐瘀湯。

基本處方:桃仁10g,紅花6g,甘草6g,桔梗10g,生地15g,當歸10g,玄參15g,柴胡10g,積殼10g,赤芍10g。

加減法:喉核肥大質韌、表面凹凸不平嚴重者,加浙貝母10g、夏枯草10g、香附10g。

(二)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吹藥: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中藥噴劑,如金銀花10g、連翹10g、牛蒡子10g、黃芩10g,研粉裝于專用設備中噴紅腫處,每次3~5噴,每日數次。

(2)含服:用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中藥含片、滴丸含服,如六神丸等。

(3)含漱:用金銀花10g、桔梗10g、生甘草10g煎水或用內服中藥渣再煎之藥液,晾涼後頻頻含漱。

(4)霧化吸入:可用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藍根、丹皮、赤芍各10g,煎水500ml,每次用20~30ml做超聲霧化,每日1~2次。

(5)外敷:頜下腫痛明顯者,可用紫金錠或如意金黃散,以醋調敷,每日1次;亦可用木芙蓉葉60克、紅糖6克,搗爛外敷紅腫處。

(6)烙法:喉核肥大反復發作者,可用烙治法。必要時行手術摘除。

(7)啄治法:用三棱針在扁桃體上做雀啄樣動作,每側4~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3口血為度。3日1次,5次為1個療程,一般不超過3個療程。

2.針灸

(1)體針

1)實熱證 治法:清熱利咽。

穴位:少商、合谷、尺澤、內庭、關沖。3

操作:少商、關沖三棱針點刺出血,合谷、尺澤、內庭毫針瀉法。

2)陰虛證

治法:滋陰清熱。

穴位:列缺、太溪、照海、魚際。

操作:太溪、照海用補法,魚際用瀉法,列缺平補平瀉。

(2)耳針:選耳尖穴三棱針放血。

(3)拔罐療法:從大椎至身柱、大杼至肺俞走罐至皮膚微紅,大椎、肺俞三棱針點刺,拔罐放血。

3.推拿

在喉結兩側及天突穴處以拇指和食指進行按揉,上下住返數次;再取風池、風府、肩井等穴,配合曲池、合谷穴,選用推、揉、抖顫、點按等手法,每穴操作1分鐘。

病案舉例

祝某,男,35歲,工人。

咽痛4天,吞咽時更甚,伴發熱,體溫38.4℃。痰多而黏膩,咯吐不爽,小便短赤,曾用青黴素及退熱藥物治療,療效不佳。檢查:患者精神萎靡,咽黏膜急性充血,雙側扁桃體II度腫大,充血,表面有黃白色點狀分泌物,舌尖紅,苔黏膩,脈滑帶數。

病機分析:證屬心火上升,胃火熾盛,痰熱內蘊之乳蛾症。治法:清熱滌痰為法。

方劑:自擬方。

方藥:炙僵蠶9g,牛蒡子9g,象貝母9g,京元參3g,輕馬勃3g,掛金燈9g,嫩射干4.5g,山豆根9g,桔梗4.5g,黑山梔9g,連翹殼9g,淡竹葉9g,肥知母9g。

外用珠黃青吹口散吹咽,每日3~4次;銀硼漱口液漱口,每日4~5次。2劑熱退,咽痛顯減,乳蛾紅腫亦明顯消退,繼服3劑痊愈。

{張重華,主編.喉科啟承—張贊臣經驗精粹[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107.}

參考文獻:

  1. 阮岩,主編.中醫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62. ↩︎
  2. 王士貞,主編.中醫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60. ↩︎
  3. 邱茂良,主編.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69. ↩︎

來自 張立平主編. 海外中醫優勢病種治療學[M]. 2020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