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公式—幸福= 效用/慾望

如果幸福可以計算的話,計算幸福的公式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曾給出了一個計算幸福的著名公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本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它可以理解為人可以享用或享受到的一切物質與精神成果。從「幸福等於效用除以欲望」這個公式可以很容易看出,如果欲望不變,擁有的物質越多,人越幸福;如果擁有的物質不變,欲望越大,人越不幸福。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效用和慾望的關係。

一個萬元起家的人立志成為百萬富翁,但當他成功地成為百萬富翁後,卻因為自己不是億萬富翁而懊惱。相當於公式中的分子增大了一百倍,但分母卻增大了一萬倍。他當然就不會再感受到幸福。

以我國古代的皇帝為例,也許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皇帝是中國古代最幸福的人,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為九五之尊,億萬人之上盡佔天下財富,盡享天下美女,集權柄、威嚴及榮華富貴於一身,還有誰會比他更幸福?

然而,透過史書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皇帝的生活並沒有那麼舒心,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思維遊戲,假設時空可以穿梭,把皇帝本人連同皇宮中的一切都搬到當代的今天。這個遊戲的規則是:皇帝在皇宮中的生活,一切都不能改變。皇宮之外的百姓,過的是如我們般的現代生活,皇帝可以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的一切,但他不能得到外面的一切。

皇宮之外的百姓們,在享受著現代的生活方式。人們看電視娛樂,用手機通話,開汽車上班,坐飛機旅行。皇宮裡的皇帝,依舊過著奢華的日子,每頓飯吃上百道美味佳餚,後宮佳麗三千爭著要服侍他,身邊堆滿了數不清的奇珍異寶。然而,皇帝變得鬱鬱寡歡,因為他根本無法滿足於皇宮的生活,他太想嚐嚐看電視、打手機、開汽車、坐飛機的滋味了,但是那些東西他只是聽說過,那是外面的百姓才能享用的東西,他可望而不可即。他每日為此懊惱不已,覺得自己的生活還不如一介平民,甚至覺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

皇帝本人的生活,其實跟原來比並沒有發生絲毫的改變,然而他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痛苦不堪呢?

一切源於慾望。皇帝產生了新的慾望,而且非常強烈,但是無法得到滿足。是慾望的膨脹,摧毀了他的幸福。生活沒有改變,是心在變。不是風吹樹動,是心在動。

如果人的效用是既定的,那麼,慾望越大,人越不幸福。如果慾望無限大,有多大的效用也不幸福。所以要想更幸福,必須增加效用,或降低慾望。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人經歷了先是窮得不行,後來是累得不行,現在是煩得不行的年代。經濟的發展治好了我們的窮病;當下中醫保健的流行是治療我們四十年來拼命工作累出的身病;而文化復興是治療我們不管掙多少錢都越來越煩躁不安、患得患失的心病。

然而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卻越來越缺乏幸福感,不是因為缺錢,而是被各種無休止的慾望所折磨。可見掌控自身的慾望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所以,慾望並不是純粹的洪水猛獸,它同樣也可以成為成功的動力和催化劑。

二十世紀印度偉大的哲學家、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說過:“對慾望不理解,人就永遠不能從桎梏和恐懼中解脫出來。如果你摧毀了你的慾望,可能你也摧毀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壓制它,你摧毀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所以,慾望,不能被否定,不能被消除,但可以被控制,可以被駕馭。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節制自己的慾望呢?

第一,要學會放棄心中的雜念私慾,才能給自己的心靈鬆綁。

第二,要懂得知足,只有做一個知足常樂的人才懂得節制自己的慾望,才不會墜入慾海之中不能自拔。

第三,要注意最佳化自己的願望,人的慾望有良莠之分,正邪之別。探索欲、求知慾、成才欲、奮鬥欲、奉獻欲等,是積極的慾望追求,能給人帶來奮進的動力,使人不斷進步,不斷提升人格;而權力慾、金錢欲、美色慾、霸佔欲、毀滅欲等,是消極的慾望追求,給人帶來的是道德的淪喪和人格的墮落,所以面對眾多的慾望,人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棄之。

只有做好以上三點,才能掌握好自己的慾望,收穫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