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結局 — 易怒者短命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它們依靠吸食動物的血生存,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而且不管野馬怎樣暴怒、狂奔,就是拿這個“小傢伙兒”沒辦法,它們可以從容地吸飽再離開,而不少野馬卻因此被活活折磨死。

然而動物學家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對於野馬來說,吸血蝙蝠只是一種外界的挑戰,一種外因,而野馬對這一外因的劇烈情緒反應才是造成它死亡的最直接原因。

無獨有偶,最近在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個故事,叫作死去的駱駝。一隻駱駝在沙漠裡跋涉,正午的太陽像一隻大火球一樣曬得它又餓又渴,焦躁萬分,一肚子的火氣不知道該往哪兒發才好。正在這時,一塊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前腳掌紮了一下,疲憊的駱駝頓時火冒三丈,抬起腳狠狠地將碎片踢了出去,卻不小心將腳掌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鮮紅的血液頓時染紅了沙粒。生氣的駱駝一瘸一拐地走著,血液引來了空中的禿鷲,它在空中盤旋著,駱駝頓時被嚇得狂奔起來,跑到沙漠邊緣時,濃重的血腥味引來了附近沙漠裡的狼,疲憊再加上失血過多,無力的駱駝只能像一隻無頭蒼蠅一般東奔西突,倉皇中跑到了一處食人蟻的巢穴附近。鮮血的腥味兒惹得食人蟻傾巢而出,黑壓壓地向駱駝撲過去。一眨眼就像黑色的毯子一樣把駱駝裹了個嚴嚴實實。不一會兒,可憐的駱駝就鮮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臨死前,駱駝追悔莫及地哀嘆,為什麼我要跟一塊小小的碎玻璃片生氣呢?

人和動物也是一樣的,《三國演義》中,周瑜就被諸葛亮活活地給氣死了,其原因正是這人心胸狹隘,愛動怒,愛生氣,掌握不了自己的情緒。

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不能寬容待之,一時情緒激動,甚至暴跳如雷,大發脾氣,會嚴重危害自身健康。動輒生氣的人很難健康、長壽,很多人其實是“氣死的”。於是人們把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的現象稱之為“野馬結局”。

美國生理學家艾爾馬曾做過一個關於情緒的實驗:他將人在不同情緒狀態下撥出的氣體收集在玻璃試管中,冷卻後變成水發現:在心平氣和狀態下撥出的氣體冷卻後,水是澄清透明的;在悲傷狀態下撥出的氣體冷卻成水後,水中有白色沉澱;在憤怒、生氣狀態下撥出的氣體冷卻成水後,將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大白鼠死亡。由此可見人在生氣時的生理反應非常劇烈,同時會分泌出許多有毒性的物質。

據研究表明,一個人大發脾氣或生悶氣時會對人體生理上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和反應,致使人體各部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歐美有一位母親早上五點半給孩子餵奶,喂完奶之後這孩子就死了。然後將孩子送到醫院之後,醫生一解剖,發現孩子是因為奶水中毒死亡。

研究人員查這個媽媽吃了什麼,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查,往上查,發現沒吃什麼不好的東西,那孩子怎麼就會被毒死呢?

於是,醫生讓他們回憶,兩口子回憶過後想起來,早上五點鐘吵完架,五點半餵奶,孩子死亡竟然是因為生氣,而導致母乳有毒,故而釀成大禍。我國中醫學認為,人生氣發怒時能傷心損肺:氣憤必然心跳加急,心律失常,使心臟受到邪氣的侵入,誘發心慌心痛;呼吸急促,會導致氣逆、胸悶、肺脹、咳嗽及哮喘。同時,生氣時會出現氣極憂慮,並傷脾臟;胃感飽脹,不思飲食,久之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因此可謂傷脾傷胃;生氣發怒可使腎氣不暢,腎上腺大量分泌,出現面色蒼白,全身無力,四肢發冷,尿道受阻或失禁,並使肝膽不和,肝部疼痛,可謂傷腎損肝。

此外,生氣還能傷腦失神,人在發怒時心理狀態失常,使情緒高度緊張,神思恍惚。在這樣惡劣的心理狀態和強烈的不良情緒之下,大腦中的“腦島皮層”受到刺激,長久後就會改變大腦對心臟的控制,影響心肌功能,引發突發的心室纖維顫動,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而死亡。可見生氣發怒可致使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失調,並帶來極大的損傷。

美國心理學家南迪·尼爾森的研究更是表明:人的一生平均有3/10的時間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暴怒和抑鬱呢?

第一,要尋找原因。當我們悶悶不樂或者憂心忡忡時,所要做的第一步是找出原因。人不可能莫名其妙地生氣,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發火,所以,我們應當及時找出影響我們情緒的原因,然後再依情況採取解決措施,早日迴歸到好心情的軌道上李艾。

第二,要尊重正常的生理規律。美國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塞伊說:“我們許多人都僅僅將自己的情緒變化歸之於外部發生的事,卻忽視了它們很可能也與你身體內在的“生物節奏”有關。我們吃的食物,健康水平及精力狀況,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時段都能影響我們的情緒。”

塞伊教授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容易情緒不佳。此外,我們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處於高峰,而在午後則有所下降。

“一件壞事並不一定在任何時候都能使你煩心,”塞伊說,“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時影響你。”

塞伊教授還做過一個實驗,他在一段時間裡對一百二十五名實驗者的情緒和體溫變化進行了觀察。他發現,當人們的體溫在正常範圍內處於上升期時,他們的心情要更愉快些,而此時他們的精力也最充沛。所以我們應該遵從生物規律,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避免不需要的煩惱。

第三,睡眠充足。要保證足夠的睡眠質量,因為人們在睡眠充足後心情最舒暢,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更樂觀。

第四,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心情的好壞和飲食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據最新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境平和、感覺舒暢。它能增加大腦血液中複合胺的確含量,而該物質被認為是一種人體自然產生的鎮靜劑。所以,過多地攝入水果、稻米、雜糧等都是對我們的情緒有好處的。心理學家索姆也建議,要確保心情愉快,就要有一些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就餐,限制咖啡和糖的攝入(它們都可能使你過於激動),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水(脫水易使人疲勞)等。

第五,嘗試著在生氣的時候,用別的事情打斷自己。比如轉移注意力去看一部喜劇電影,或者出門散步遠離讓你生氣的源頭,更或者直接閉上眼睛睡一覺。

發脾氣是本能,而控制脾氣才是本領,人是萬物之靈,當然不能像草原上的野馬們一樣。